鸦胆子临床应用 1 、治疗阿米巴痢疾:据 50 例和 65 例的观察,治愈率分别为 72% 和 94% 。其中 50 例组的复发率为 6% 。治愈病例大都在 2-7 天内症状消失,大便镜检多数在 3-5 天转为阴性。从大便转阴时间的长短看,鸦胆子对滋养体作用似较包囊为佳。或认为鸦胆子对急、慢性病例均有效果。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晕、腹痛、腹泻等, 其中以腹泻较多见,但不影响治疗。用法: 大多采取口服法与灌肠法并用, 7-10 天为一疗程。口服每日 3 次, 成人每次用鸦胆子仁 10-20 粒, 也有少至 4 粒的; 小儿每岁 l-2 粒。装胶囊吞服。灌肠用鸦胆子仁 15-20 粒,打碎后浸于 1% 碳酸氢钠溶液 200ml 中2 小时,然后行保留灌肠每日 1 次,或隔日 1次。与口服法同时进行,或在口服 4 天后再单鸦胆子独使用。 2 、治疗疟疾:对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均有效果,多数病例服药后可控制发作。用法:成人每次用鸦胆子仁 10 粒装入胶囊吞服,每日 3-4 次,连服至第 4、5 天剂量减半, 全治程为 5天。小儿 10 岁以下每次 6粒,14 岁以下每次 8 粒。副作用较大,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如上腹部不适, 饱胀,食欲减退,大便次数增加,少数病人发生呕吐。 3、治疗滴虫性及阿米巴原虫性阴道炎: 用鸦胆子仁 20 粒加水 100ml , 煎成 20ml ,以注射器套导尿管注入阴道内,每日 1 次。治疗 6 例滴虫性阴道炎,经 2-3 次用药即获痊愈, 随访年余未见复发。另一报告用鸦胆子仁 40 粒打碎后加水 400ml ,煎成 40ml ,行阴道灌洗,每日 1 次,治疗 l 例阿米巴原虫性阴道炎,经 7 天后亦获痊愈。 4 、治疗赘瘤:用鸦胆子油涂搽患部,对于外耳道乳头状瘤、喉乳头状瘤, 及寻常疣、扁平疣等均有治疗效果。外耳道乳头状瘤用鸦胆子油滴入,每日 l-2 次, 3-7 天即可脱落。单发性的喉鸦胆子乳头状瘤, 可先将瘤体摘除, 然后用鸦胆子油在基底部擦拭; 多发性的先将易摘除的瘤体摘除, 再用鸦胆子油在瘤体表面涂拭。小儿在直接喉镜下涂拭, 成人在间接喉镜下涂拭, 每周 l-3 次。一般施用 5-6 次后肿物即可消失,但最多有用至 30 次的。鸦胆子油对喉部无不良副作用, 涂后局部无红肿或溃疡发现, 乳头状瘤处形成瘢痕, 对正常粘膜无破坏作用。经鸦胆子油治疗的病例未见复发。对于寻常疣、扁平疣等,可先用小刀将疣体表皮轻轻刮破( 不宜刮得过深及损伤周围皮肤), 将鸦胆子劈开直接在患部摩擦, 或蘸少量鸦胆子油滴于疣上, 每 4-7 天1 次, 10 次为一疗程。涂油后 5-6 小时内切勿用水或毛巾洗擦,以免拭去药油或波及周围皮肤;面部用药须防止进入眼内;再次用药如遇皮损结有痂膜时, 须先将痂膜轻轻刮除再涂药油。用上法治疗扁平疣 47例, 治愈 39例, 大多在 5 次以内治愈。多数病人用药后皮损及健康皮肤出现红肿、瘙痒及灼热感等炎症现象, 但对治疗无效病例则此现象很少出现。炎症反应出现后, 继续涂擦, 原来发炎之处逐渐变为棕黑色, 数日后痂膜脱落而疣即消失。用鸦胆子油较鸦胆子仁效果迅速, 但局部发炎也较剧烈。也可将鸦胆子捣成细末, 加水调成糊状,涂于疣上鸦胆子,每日早晚各 1 次,涂至结痂为止。一般 2 周左右即可结痂而愈。鸦胆子油对于软而作线
鸦胆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