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匡超人(二).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匡超人(高二选修)
  选修《匡超人》教案
  导读提纲:
  1、课前阅读《儒林外史》15-18回(参考材料1),全面了解匡超人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经历;
  2、读出自己的感受;
  3、思考: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匡超人的蜕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突然?
  《匡超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
  3、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
  4、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进一步深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
  难点:
  1、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
  2、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以范进、周进等典型的儒林怪事引入正文的学习)
  二、初步了解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参看《立体课堂》及相关的材料)
  三、疏通文意(对照课下注解,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四、谈出阅读小说后的初步感受(内容、形式不拘)
  五、探讨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作者对笔下的匡超人及其其他人物的态度只是批判和抨击吗?阅读课文,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讨论并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征。
  1、讨论一:
  课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已经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为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结合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为自己开脱辩解你的独特感受
  对待家人的态度执意送夫人下乡
  隐瞒婚史,再结夫妻
  置办丧事
  对待儒林旧友的态度潘三入狱,恕不探望
  怕承担赏罚明之虞
  恬不知耻自夸误用“先儒”,酿成笑话,不以为耻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与众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他的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他的行为结果却令人生厌和不屑。然而,作者笔下的匡超人最初却并不是这样一个人,他善良纯净,讲孝道、重情义。
  2、讨论二:小说是如何描写这个心地善良、讲孝道、重情义的青年的?
  (让学生回顾小说15-18回中读到的匡超人形象,师生共同参与探讨)
  教师明确:(见参考资料2)
  3、讨论三: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小说工55回,却用了5回多来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作者的用意到底何在?同学们可以展开讨论。
  说明作者所处的儒林已经四一个大染缸,匡超人的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匡超人这个人物在《儒

匡超人(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5-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