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乌托邦》中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乌托邦》中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
  【摘 要】 本文阐释了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中的幸福观。文章从乌托邦人幸福的内涵开始论述,强调高尚的快乐才能构成幸福,从而引出幸福的特征:适度幸福、普遍幸福、劳动幸福。认为《乌托邦》虽然最终流为空想,但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乌托邦;幸福观;内涵;特征
  幸福一直是人类所关注的热点,能否获得幸福,取决于人们对幸福的定义,如何获得幸福同时也是幸福观的问题。幸福观不仅关系着人自身存在的根本意义的思考,而且关系着整个社会伦理问题的探索。托马斯·莫尔深受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乌托邦》一书中,对当时社会中的不公进行讽刺,并对人如何在群体中获得幸福提出独到的见解。
  一、幸福的主要内涵
  莫尔在《乌托邦》中对于幸福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幸福是由高尚的快乐构成,德行指引我们趋向高尚的快乐,德行最终是遵循于自然的指示。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要依据自然的指示而进行各种实践。
  首先,幸福是高尚的快乐。他们认为幸福主要是由快乐构成的,但并不是每一种幸福都能形成快乐,只有正当高尚的快乐才能构成幸福。乌托邦人把快乐分为两类一种是身体上的快乐,一种是精神上的快乐。
  身体的快乐主要指满足人的身体器官所需产生的快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体的舒适和感官的快乐。身体的舒适,是器官自然亏损之后得到了恢复的快乐。[1]如人吃过东西后,饥饿的痛苦会被饱腹的快乐所代替。感官的快乐是某种东西能深刻的触动我们的官能,虽不会使身体的器官得到恢复,但能消除心灵上的苦痛。另一类是身体的安静及和谐,即身体的健康。大自然赐予人美观、矫健、轻捷,乌托邦人视为珍贵的礼物倍加珍惜,他们认为因节食而苛待自己的身体,或其它糟蹋健康的行为,不仅是对自己的残忍,更是对自然的忘恩负义。乌托邦人特别不肯放过精神方面的快乐,精神的快乐来自于德行的实践与高尚的自我意识。[2]个人不应该为了身体的舒适或官能的快乐而剥夺他人的快乐,相反当我们知道他人对自己善意怀有感激之心,心头上所获得的愉悦远超于肉体。
  其次,幸福应符合德行。当乌托邦人讨论德行和快乐时,认为幸福是由正当高尚的快乐的构成,德行是我们的自然本性趋于正当高尚的快乐。[3]乌托邦人认为无论是身体上的快乐还是精神上的快乐,都应该是符合德行。德行这里有两个维度,一方面是理念中的德行,另一方面是现实中德行。莫尔把德行看作是受自然的指引,可见莫尔认为德行是先天存在之物。德行一方面是德本身,另一方面是实现德的手段,实现德的手段不仅包括心的活动也包括身的实践。莫尔把德行当作乌托邦人认为我们在怀有友爱之心的同时,更要帮助他人达到快乐,友爱之心是心的活动,帮助他们是身的实践。取其自己所拥有的部分转让给他人,这种仁慈可获得两方面的报酬,一是他人的回报,二是自我心灵的愉悦。亚里士多德把幸福与德性相结合,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德性的活动。[4]自然赋予人接受德性的能力,但需要后天的习得才能获得。莫尔认为德行是自然的指导,后天的行为也自然而然的服从自然的号召,但两人一致认为幸福须于一定的行为中体现。
  最后,幸福是遵循自然的指示。乌托邦人认为自然指示我们过舒适快乐的生活,作为我们全部行为的目标,而德行是遵循自然的指示而生活。[5]一个人如果选择什么或避免什么,应该遵循理

《乌托邦》中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