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汤小强
课前音乐:《烟花三月》
一、读诵《送别诗》,导入课文,渲染气氛。
1、师: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送别的诗,我们来交流这些诗,你熟悉吗?(课件播放画面。)
2、师: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内心的伤感,有踏歌相送,有折柳相送,有把酒相送。是啊,不一样的送别,但是萦绕在心头的离愁却是一样的。今天,就让我跟随李白,登上高高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大诗人孟浩然吧。
3、指名读题《黄鹤楼送别》。
4、师点拨:黄鹤楼是他们友谊的见证,两位诗人曾在这里谈诗篇,谈人生,现在,朋友即将远去,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想想应该怎样读题,再读题。
二、新授
1、既然是黄鹤楼送别,那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找一找写黄鹤楼的句子
出示: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你能读好它吗?
“俯临长江”写出了黄鹤楼的——位置
“飞檐凌空”写出了黄鹤楼的——气势
文中写黄鹤楼的句子还有吗?(没有)为何就一句?
(因为课文是写黄鹤楼送别,而不是写黄鹤楼,写多了,就走题了。)我们平时写作文时也要抓住重点来写
此时此刻,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做些什么呢?
2、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当时离别的时刻。
引读 “暮春三月……”
过渡: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雨迷蒙,繁花似锦。多么美的景色啊!再看看课本上的插图,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生谈)
过渡:多美的词,多美的景,让我们把这种美读出来。暮春三月,引读
过渡:面对这样的美景,两个即将分别的朋友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告诉我
课件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板书:依依惜别
过渡:这种依依惜别之情他们有没有表现出来呢?而是——藏在心底,这个“藏”字用的太好了,他们是怎么藏的?
两个一会儿正是告诉了我们,两位友人正在借欣赏景物来隐藏内心的离别之情呢。
那他们藏住了吗?
指导朗读: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流露出两位诗人深深的情谊。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吧。
指名读 评价走进了李白。孟浩然的内心 这种情感能藏得深些,更深些吗?
3、过渡: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
课件出示:
指名读
自己再轻声读读李白的话,你能读懂李白想表达什么感情,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点拨:表达敬仰之情,离别之情
(1)学生谈到兄长和老师时补充: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李白结束江南之游后特来拜访孟浩然,而当时孟浩然早已诗名远扬,但两人一见如故,孟浩然在诗词创作上给了李白悉心的指导,所以李白称他是兄长和老师。
(2)夫子——(古时候对学者和老师的尊称)
(3)学生谈到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时补充:
出示:赠孟浩然,指名读
诗篇,我们在熟悉不过的《春晓》、《宿建德江》
(4)连用了六个“您”,以看出他是何等的敬仰孟浩然。
指名读,读出敬仰之情。评价:我听出了你的敬意。
除了敬仰,李白还想表达什么感情?(离别之情)
何日才能再见面:谈谈自己的理解
还没分别呢,李白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足见对于这次分别,是多么的不舍呀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