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年级 语文科《诗经》两首导学案( )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复备______
班级____ 组名____ 姓名_______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3.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重点难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4.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学法指导】
1.朗读法。每首诗通过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自行反复朗读,结合课下注释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
2.点拨讨论法。每首诗利用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提出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教其它组或老师。
3.品读法。每首诗利用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体会写法和语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背诵和默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关雎》。
【学习过程】:
一、资料助读:
1、《诗经》介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诗经》收录了305篇诗歌,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文学成就。
《关雎》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2、《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二、自主学习:
1、填空题: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 、 、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2、注音:
雎鸠( ) 窈窕( ) 好 逑( )
王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