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戒律道士戒律来源: :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08-12-26 21:09:0 0 道士戒律学道之士, 莫不持戒精虔以积累功行, 故左仙公云:“学道不修斋戒, 亦徒劳山林矣”。夫戒者, 戒诸恶行也。故不持戒, 道无由得。三洞诸经说戒甚多, 略举大纲即有: 三皈戒, 篆生五戒, 八戒, 在俗男女无上十戒,新出家者初真十戒,正一弟子七十二戒,老君百八十戒, 天真十戒, 十四持身成, 五千文金纽太清阴阳戒, 太上高玄法师二十七戒, 洞神三道要言五戒、十三戒、七百二十戒门, 升玄内教百二十九戒, 灵宝初盟闭塞六情戒, 中盟智慧上品大戒、大盟三元百八十品戒, 上清智慧观身三百大戒, 千二百戒……。此皆道教古之秘传者也。自清初王常月复开坛演戒,删繁就简,传初真戒若干,中极戒若干, 天仙大戒若干,定为律坛楷模,简而明,备而赅,是故三百余年来, 一直为道教徒修道持身之规范, 积功累行之径路。益善止恶, 皈真舍妄,莫不由此渐进而顿悟。戒律为道教仪范之一部分,择要辑录,以见道教徒严格律己之一斑。初真戒《初真戒说》云:“人能受持者, 非仅欲人尽心尽性, 抑且欲人知命知天, 出世于入世之中, 达身于省身之内, 实有佐于王化, 绳人于众善也。法中之戒,即正心诚意之学;戒中之法,即治国齐家之化,不过欲人循文紧正,借此知玄, ……明有王法,幽有道法,道律治已, 王律治人, 二者表里, 以扶世教。今者, 只知有王纲之律, 不知道法之戒; 只知道法之戒, 不知王纲之律者, 是谓偏见也。……所谓初者, 始也。真者, 不假也。戒者, 禁止也。谓世人始初无假之真性, 本自天命, 无思无为, 自然而然, 无善可修, 无恶可作, 故曰:“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 可以尽年”。万法从自性中生,一念思量,保为变化。思量作恶,化为地狱恶鬼。思量修善, 化为天堂善神。邪淫化为犬豕, 躁暴化为兕虎。嫉妒化为蛇蝎, 仁慈化为圣贤。君子小人总在一念思量, 自性变化, 故曰: 千百亿化身。迷人未识道时, 未闻经时, 未遇师时, 疑团未剖, 智镜未开, 不能省觉, 自蔽光明, 任心肆意, 念念不停, 思为不返, 尽被贪、嗔、痴、淫、杀、盗、恶口、绮语、两舌、妄言十恶, 并尘境外缘扰乱身心, 致使六根妄动, 甘受驱驰劳苦, 流浪生死无休, 今自有省, 皈道、皈经、皈师, 三皈戒后, 洗心忏悔。忏者, 忏其前愆。从前所有十恶等业,愚迷执着,矫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禁止, 永不复起;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十恶等业,愚迷执着, 矫诳嫉妒等罪, 今已觉悟, 悉皆永断, 更不复作。无思无为, 一念不生,复返始初无极自然之真性,以还天命之本来,故曰初真十戒是也。……故用带戒者, 无非借事摄心, 以尽本性, 缘情制性, 以了凡心。所以务道之士, 若不求戒为师, 持戒为命, 即是不明性理, 不顺天命,不遵圣教之人也。”初真戒律(昆阳子王常月著) 凡初入太上正宗法门, 不问道俗, 必先遵依太上金科玉律, 三洞戒文, 供养大道尊像,表通都天纠察王天君。请祈盟证,受三皈依戒。三皈依戒: 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师,不落邪见,故曰师宝。天尊曰: 三皈依戒者, 天地之枢纽, 神仙之根基, 发行之初门,
道士戒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