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管薪酬粘性特征研究综述.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管薪酬粘性特征研究综述摘要企业管理层作为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高层管理者的薪酬问题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大量公司高管天价薪酬事件的爆出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与公司业绩的粘性特征, 即薪酬与盈利业绩的敏感度较高, 而与亏损业绩的敏感度较低, 并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及管理层权力理论等加以解释。本文对关于高管薪酬粘性特征的研究加以梳理, 并试图找寻未来在这一问题上可能存在的研究方向。关键词高管薪酬粘性委托代理理论管理层权力理论现代企业制度下,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企业所有者与高管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对管理层的激励是缓解这一问题的手段之一, 以使高管的自身利益与企业及其所有者的利益挂钩。激励成本与代理成本的权衡左右着所有者对激励政策的制定与激励尺度的把握, 合理的激励制度应当是奖与惩结合, 使管理者能够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能够获取自身价值的最大化。然而, 现实当中激励政策的制定并非完全由所有者所掌握, 高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管理的实际执行者, 也相当程度地参与进来。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就导致激励政策与业绩呈现非对称性,表现出粘性特征。企业通常是根据最终绩效向高管人员支付薪酬, 以缓解委托代理问题。但研究发现, 很多企业高管薪酬并非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 企业高管薪酬对于盈利和亏损业绩具有较为明显的非对称性, 即薪酬与盈利业绩的敏感度较高, 而与亏损业绩的敏感度较低。非对称性的存在与激励并不完全吻合, 这通过委托代理理论很难解释, 薪酚激励并不必然解决代理问题, 薪酬的制定与执行机制可能使其成为代理问题的一部分, 企业管理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自己的薪酬, 由此形成了薪酬制定理论的新流派——管理层权力理论, 很多学者认为管理层权力理论可以较好的解释高管薪酬的非对称性问题。西方国家对此现象已经进行研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飞速发展, 各种市场交易规则也在不断完善。随着近年来国家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监管力度的加强,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情况陆续得到披露,“中安”、“中海油”等天价薪酬事件使得高管薪酬问题被推到风口浪尖, 同时也为学术界进行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本文在对委托代理理论和管理层权力理论下高管激励非对称性特征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同时指明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一、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在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相对分离的基础之上。由于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可能偏离利润最大化目标, 以及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从而使企业所有者不能完全观察到经理人员的行为, 这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作为受托人的管理者很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委托人——股东的利益,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为了使两者的利益一致, 委托人应该将代理人的报酬与最终产出联系起来, 并设计一个合理的联系程度, 在满足代理人激励兼容和参与约束的情况下,最大化委托人自身的利益。因此,企业会根据最终绩效向高管人员支付薪酬。关于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报酬问题, 西方学术界已经做过较多的研究。最早的研究由 taussing 和 baker(1925) 完成, 他们发现经理报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很小。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 mcguire , chiu&elbe

高管薪酬粘性特征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