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治疗分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药物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症状消失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28例、反复发作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5例,%。结论:短暂性的可以恢复的脑血管病,若不及时治疗,病变将进一步发展,以致脑血管梗塞。治疗本病,而且对于预防大中风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药物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因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言语、运动、感觉障碍,这可能是严重脑血管病的先兆[1]。如果在此期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可防止脑梗死的形成。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2~73岁,平均61岁。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 17例;椎基动脉系统TIA 19例。
方法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通过抑制环加氧酶1,达到阻断其催化血栓烷A2的作用。阿司匹林(Aspirin)可以减少TIA发作频率、减少中风发生和死亡率。并且能对心源性中风再发有预防作用,联合引用抗凝治疗的效果超过单用抗凝治疗。应用肠溶性阿司匹林则消化道副作用明显减少,噻氯匹定(250mg口服,2次/天)被认为比阿司匹林更有效,但副作用多而严重,如腹泻和皮疹,偶见严重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可恢复)。噻氯格雷通过不可逆结合血小板表面的ADP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缺血性中风的发生。腹泻和皮疹副作用较阿司匹林多见,但中性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症与阿司匹林相当。
抗凝治疗:主要应用在心源性脑卒中的TIA患者,而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的TIA患者中的疗效尚不明确。肝素治疗为急性期的治疗手段,1000~2000U/h、静脉滴注。须每天监测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根据 aPTT水平调整肝素的剂量,~。华法林主要做为长期抗凝治疗的药物选择,5~15mg/口服。急性期肝素静脉抗凝治疗使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延长1~(多在治疗的5天左右)应用华法林口服治疗。华法林治疗期间,需每2周监测Prr或国际规格化比率(INR),使PT==3~4。在TIA患者应用抗凝治疗应该慎重,因为颅内出血的危险性很大,尤其是在65岁以上和伴高血压的患者中。
其他治疗:脑前循环的TIA症状的发生与颈动脉硬化中等狭窄(50%~70%)、严重狭窄程度(70%~99%)相关,动脉内膜切除术结合阿司匹林治疗较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有效,主要应用在颅外颈动脉病变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颅内动脉血管和完全性颈动脉阻塞患者不适用。
2 结果
经治疗症状消失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28例、反复发作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5例,%。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急性一过性脑局部供血障碍所引起的发作性感觉与运动障碍,起病突然,症状消失亦快,通常持续数秒、数十分钟或几小时不等,并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不留后遗症。但可反复发作。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约1/4

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治疗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