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最苦与最乐
11、最苦与最乐
教学目标: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4、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5、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依据这个言论,我们是否可以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没有理想!”呢?当然,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那么我请两个同学来说说看,你认为最快乐的事情以及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许都不同,故而认识也有不同。那么究竟什么事情最痛苦、什么事情最快乐呢?
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梁启超先生。(P87 课文注释1)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其最有名的事迹之一就是我们中学历史书上学过的“戊戌变法”, 他也是著名的教育家,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
2、注音: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3、、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3、熟悉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后,我们来看看,议论的基本要素究竟有哪些呢?
答:论题 (射击) 论点(子弹) 论据(靶) 论证(瞄准发射)
既然我们已经学过议论文,那么今天我们就暂时忽略掉“课文”这个“帽子”,把这篇文章当做一篇非常精美的议论文来学习。基本线索就是:论题---论点---论据---论证
四、合作探究
我们先来看看论题。 论题呢顾名思义,很多时候就是议论文的标题,那么我们这篇文章的论题是什么呀?——最苦与最乐
从标题这个并列性短语可以看出,本文主要讲的有三个问题,是哪三个问题呢?
人生什么事最苦?
什么事最快乐?
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是怎样分的?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 第三部分(4-5)
好了,那我们接下来就一步步来分析这三个问题。现在请大家细读第1-2段,思考第1、2、3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答:(第1段)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答:(第1段)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3、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第2段)欠钱没还、受恩未报、得罪人没有赔礼——没责任的表现
责任的范围: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
三个凡属:概括所有的责任
通过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第一部分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啊?我们看看练习第三题的第一小题:
作者这样说表达了什么意思?——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一直要过着痛苦的日子,也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观点
我们再带着第四个问题来看文章的第3段:
4、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答:从第一句这个设问句“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就可以看出,人生最大是快乐就是完成了责任。这也就推出了本文的第二个论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往往是作者论述自己重要观点的部分,那么我们带着第5个问题来看文章的第4-5段: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看练习第三题第3小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推出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五、小结
论点:由前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两个分论点和一个结论。也即:
分论点一: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分论点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由此我们可以推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1、最苦与最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