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央: 上海青浦人,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系,现任职于上海海事部门。 写作《月光白》是一次尝试。尝试着把对普洱茶的感想、对上海风情的理解以及对母爱的认知与感恩都放进一篇万字的小说中。喝着月光白的时候,会想要变得和这种茶一样柔美,会想要忘记忧伤,平复怨恨,会想要去珍惜身边的美好。 深秋的上海,傍晚时分。 苏珊坐在办公桌前,饮下最后几口咖啡,长舒一口气,老板总算大发慈悲,赏赐了一个不用加班的周末。关闭电脑,她用慵懒的眼光瞥了一下窗外的风景:瑟瑟秋风中,有几个孩子嬉笑着奔跑在回家的路上,路边法国梧桐所剩无几的几片叶子晃晃悠悠地飘落,盘旋着绕过他们的身边,落在他们的脚下。 手机声响,是苏三的短信:Susan,晚上有空吗,来“乐活吧”吧,我发现了一种特色普洱,你一定要来尝一下噢。 苏珊轻叹一口气,一脸苦笑。 坐在对面的Sandy笑着说,又是那个苏三吧,一看你的表情就知道了。真是个奇怪的人,一个伊拉克人怎么会那么喜欢普洱茶呢? 是啊,苏三,一个伊拉克小伙,他为什么会那么喜欢普洱茶呢?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苏珊的心头,从她第一次见到苏三起。 他俩是去年在从云南回上海的飞机上结识的。那时的苏珊坐在靠窗的位置,有些无聊,随手翻开一份杂志,上面有关于云南六大茶山的介绍――“普洱茶是好茶,有着百花的香气,有着六大茶山的灵性,有着澜沧江的血肉。一百年或两百年后,等我们现在种下的台地茶也变成了古茶树的时候,希望我们的后人,也能在我们栽下的茶树下品茗……”她很喜欢这段,所以轻声诵读起来。 忽然听到身边有一个富有磁性的男声用英语问到:你是否在读这一篇?苏珊这才注意到旁边坐着一个20出头的外国小伙子,从头到脚一身黑色的打扮,大白天还戴了一副黑色墨镜,这使得苏珊觉得有些反感。但当他摘下墨镜,指着同一本杂志的同一页的同一个段落的英语译文,闪着他那双深邃的大眼睛,微笑着说,我喜欢这个,苏珊的心理防线一下被击溃。那是一双极纯净的眼睛,仿佛他把玉龙雪山上的湖水偷偷地藏进了自己的眼中作为旅行的纪念品。 在交谈中,苏珊得知对方是一个伊拉克人,两年前来到中国,常住在义乌,这次是独自来云南旅行的。乍听他介绍自己的名字,苏珊吓了一跳,误以为遇见了个同名同姓的。后来才知他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字,叫“苏三”。 在飞机快降落的时候,这个伊拉克小伙子微蹙着眉头说,离开了云南,不知还能否喝到普洱茶。苏珊笑着对他说,来上海吧,你想喝什么茶都有。他立马展颜,惊喜地说,真的吗?那你一定得带我去。 苏珊暗笑,一伊拉克人竟对普洱如此情有独钟,恐怕只是一时兴起吧。她在大学学的是对外传播,生活圈子里也有许多外国友人,老外大多对中国的东西有一种猎奇心理,看到什么新鲜的东西就会兴奋不已,摇头晃脑地说,Oh,I like that! 没想到,这个年轻的伊拉克小伙子真的找上门来了。而且他对于普洱茶绝非一时的兴起。在苏三来上海的一年里,苏珊已经记不清和他一起逛过多少回上海的各大茶城了。当他们第一次走进天山茶城,苏三睁着大大的眼睛说,Susan,你没有骗人,这里真的什么茶都有。苏珊有些小小的得意,那是当然的。上海就像是一个大大大大的Supermarket,五彩缤纷,活色生香,汇聚了天南地北的各种新鲜玩意儿,他们散落在各个角落,等待着你睁着欣喜的眼睛,迈着优雅的步子一一把他们发现。
月光白茶叶多少钱一斤 [月光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