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最苦与最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重难点
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新课导入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谈话)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介绍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练。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文本链接
1.议论文小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2)常见的论证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3)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2.解题:
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四、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一、
二、.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三、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1、(1、3段)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2、()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3、(5、6段)论“人生当勇于尽责任”。
四、分析课文——谈苦
“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
谈乐:
、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2.人生什么事最乐?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谈担责任:
,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
:
“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五、合作探究
15 最苦与最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