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生活恭俭,学习、发扬他们的这种简朴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休养生息政策
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西汉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汉高祖刘邦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将他新建的王朝稳定下来。汉高祖的儿子文帝和孙子景帝统治时期,继续实施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使社会经济由恢复进入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更加安定,史称“文景之治”。从汉高祖到汉景帝之间的这段历史,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为此后2000余年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讲授新课】
西汉的建立
教师: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淮书》
根据这一史料,分析说明汉初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学生甲: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生活得不到温饱。面对这种残破的局面,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已迫在眉睫。
教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教师:秦朝的事业是在短短十几年中完成的,这使秦的统治存在急政暴虐的弊端。秦始皇在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的条件下,完成了他的统一大业,但已经埋下了统治被颠覆的因素。秦二世即位,进一步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生产力严重破坏,社会矛盾激化。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接踵而至的是漫长的楚汉战争。这场战争使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经济凋敝,人民流离失所,物价飞涨。
教师:面对这种残破的局面,汉高祖刘邦把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作为自己首要的任务。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
教师:我们看看汉高祖采取了哪些休养生息的政策?
学生甲:“兵皆罢归家”;
学生乙: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学生丙:轻徭薄赋。
教师:“兵皆罢归家”,从军者归农;号召在战乱中流亡山泽、因饥荒沦为奴婢的人各归本土,一律免为庶人;发展农业,减免田租,十五税一;减免徭役及兵役等。这些措施一方面使国家统治秩序得到稳定,另一方面使曾经脱离生产的农民回到了土地,并得到了相应的生产条件,这样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起来。
教师:汉高祖死后,到了他的儿子文帝和孙子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大家通过表格比较一下汉高祖时期和文景时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