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往往通过声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直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着深刻的、微妙的、难以言表的概括与抽象。同时,音乐又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的创作与表现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巧,音乐作品的欣赏则同样要有一定的常识和感知能力。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那就是游戏。所以设计了此活动《熊和石头人》。探索音乐活动游戏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音乐游戏之美,在于它不只是音乐技能的摹仿,它是游戏活动中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对歌词、动作孩子味十足的创编,更能活化幼儿的创造细胞,开启智慧之门。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根据歌词曲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和游戏。
2、在歌曲的表演与游戏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体验表演与游戏的快乐。
3、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曲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大熊头饰、已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并熟练歌曲的演唱。 :“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的图谱,我们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吗?” (评析:以图谱帮助幼儿回忆歌曲,这样的呈现方式显得很自然,这样的逐步唤醒法也比较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 ,鼓励幼儿听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结合图谱提问) T:“哪一句最特别?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半句和后半句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唱?” 前半句:告诉大家大熊来了;后半句:赶紧轻轻地隐蔽,别让大熊发现。 ,要求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最后一句。 (评析:这一环节里包含了听辨强弱和表现强弱的学习点,结合歌曲情节进行的先听辨后学唱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理解了“怎么样?”“为什么?”两个问题,使之后的学唱变得轻松。) 二、自由探索表演,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 :“这首歌曲真好听,如果加上动作表演一定更美,我们可以为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大作呢?”(鼓励幼儿找个好朋友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 ,讨论歌曲的表演,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关注动作的节奏和美感,并鼓励相互学习。) (评析:仔细分析歌曲我们会发现,歌曲内容非常简单,在动作表演上基本没有什么难度,鼓励幼儿“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使这一环节的学习变得自主,同时,也为表演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 :“你觉得哪一句不太会表演?”引导幼儿探索适合的动作并相互学习。 (评析:鼓励幼儿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通过相互的学习帮助解决,这里既体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理念,也是在帮助幼儿丰富一个学习方法。) ,再次表演。关注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可以表演给个人老师看) :“刚才歌曲里唱到大熊来了,听,是谁来了?
大班音乐熊和石头人教案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