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教学设计[14].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鹤楼》教学设计
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 李文卓
教材分析
《黄鹤楼》是一首唐诗,被编在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主题上,本单元展现“山川之美”,选编的课文虽然体裁多样,但都以秀丽景色为题材,寄寓作者的思想情感。方法上,本单元要求学生诵读,还要发挥联想与想象,感受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怀。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七律,描写等黄鹤楼的所见所思,虚实相应,情景交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基础
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鉴赏诗词的能力,能够通过课下注释了解诗歌大意,通过品读关键字词体悟作者情感等。
2、学生面临的问题
对诗人崔颢了解不足
对登高抒怀的诗歌传统了解不深
教学任务分析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
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基于课标的目标分解
知识体系
认知水平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译诗句,找诗眼
直观
把握诗人情绪
结合课下注释,逐句翻译
诵诗句,品诗情
具体
感知诗歌情感
品析关键字词,反复诵读
知诗人,悟情怀
情感
体悟诗家情怀
知人论世,对比阅读
学习目标
1、通过课下注释,逐句翻译,初步把握诗人情绪。
2、通过品析关键字词,反复诵读,细致感知诗歌情感。
3、通过知人论世,对比阅读,深刻体悟诗家情怀。
学习重难点
通过品析关键字词,反复诵读,细致感知诗歌情感。
学习评价
针对目标1,设计了交流式评价,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翻译。
针对目标2,设计了表现式评价,采用课堂展示交流的方式,评价学生分析重点字词能力。
针对目标3,设计了交流式评价,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怀。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诗歌的体裁特点,本课采用朗读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景,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
究等方法理解课文,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崔颢的《黄鹤楼》。黄鹤楼位于今湖北武汉市,素来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篇。崔颢的《黄鹤楼》便是其中之一。相传,大诗人李白登楼后诗兴大发,正准备挥毫泼墨,却看到墙上所书崔颢的黄鹤楼,于是写诗一首: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能让诗仙李白自叹不如,这首黄鹤楼一定是千古绝唱。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领略这首诗的绝妙之处。
(二)译诗句,找诗眼
任务一:齐读诗歌,读准字音,并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诗句,找出难点字词,记录在下面。
任务二:请你找出全诗的“诗眼”。
预设:千载、悠悠 历历、萋萋,较难翻译的句子为颈联。
传说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此地只剩下空空的黄鹤

《黄鹤楼》教学设计[1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jjg0025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