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课程的著作权归属.doc浅析网络课程的著作权归属
权利归属是实施著作权保护的基础。网络课程作为远程教育的核心单元,从规划设计 到脚本编写,再到技术合成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全依靠单个人的力量几乎难以完成。 这样,网络课程就不得不涉及到多个著作权权利主体,导致其间法律关系的复杂化。网络 课程开发过程的这个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理清开发过程中可能涉及的 法律关系,从而更好地明确网络课程的著作权归属,避免更多的著作权纠纷发生。
一、网络课程著作权归属的政策解析
我国关于网络课程建设的相关政策打上了英美法系版权传统的印记,看重著作权中的 财产权,因此设计了是否对网络课程开发制作作出实质性投资的权利归属标准,附带也提 到了大陆法系作者权传统所尊重的精神权利归属问题。如有关高等教育的网络课程项目管 理办法规定,“……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支持方式包括全额资助、部分资助和政策支持三 种。全额资助指由投资者全额投入项目经费,项目成果的著作权归投资者所有,项目承担 者享有署名权。部分资助指由投资者和项目承担者各自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入项目经费,项 目成果的著作权由投资者和项目承担者分享。政策支持是指对申请项目提供政策上的支 持,项目经费由承担者自筹,项目成果的著作权由承担者独自享有。”有关教师教育的网 络课程申请指南指出,所有网络课程开发项目具有全额资助性质,各项目成果的著作权、 出版权由投资者拥有。但该指南又要求项目承担者在申请时需提供至少1:1的配套经费, 这样,网络课程的权利主体除投资者和创作者外,又加入了项目承担者所在单位或者第三 方投资人。先前的权利归属条款已难以执行(“全额资助性质”的界定很模糊),加入新的 权利主体后,权利关系的处理将变得更为复杂。不过,这些政策性规定还是给处理网络课 程著作权归属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它使我们初步明了,网络课程开发制作过程中所涉
及的权利主体,主要包括投资者(不管有多少方)、制作者(及其合作者)以及制作者所在单 位等三类;著作权作为包含了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复合权利(我国著作权法中列举概括了 17 种权利类型),在解决网络课程权利归属问题时尝试使用权利分割、分别行使的办法是可 能的。
二、委托创作网络课程的著作权归属
网络课程的投资者与制作者之间,因经费资助以及是否参与创作,可能产生两种关系: 委托创作关系和合作创作关系,由此产生的成果就可能是委托作品或合作作品两种类型。 委托作品是受托人按委托人意志而创作的作品,《著作权法》第17条规定,“受委托创 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 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该法提出了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的两种情形:约定归属 和法定归属。
约定归属,即著作权归属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虽然受托人是作品的作者, 但委托人依照双方约定可以依约受让取得著作权,特别是财产权。约定归属与合同法关于 委托开发合同的规定紧密相关,合同法第331至334条规定了技术开发中委托人与受托人 的基本法律责任,如“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提供技术资料、原 始数据;完成协作事项;接受研究开发成果。”“研究开发人应当按照约定制定和实施研究 开发计划;合理使用研究开发经费;按期完成研究开发工作,交付研究开发成果,提供有关 的技术资料和必要的技术指导,
浅析网络课程的著作权归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