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
某高速公路山岭隧道深埋段塌腔处理技术研究
陈 涛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 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在山岭地区修建隧道日益增多,且地质情况复杂,施工过程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塌方 , 地表塌陷 , 洞身失稳等
工程灾害。本文以厦沙高速公格泉州德化段格仔隧道为例,介绍、分析该隧道 ZK70+311-ZK70+335 塌方段塌方原因及处理方法,提出了施工过
程中的安全、质量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隧道;深埋段;塌腔处理
1 工程概况
格仔隧道位于泉州市德化县境内,为一座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隧道左线起讫桩号 ZK70+902 ~ ZK 72+422,长
1520m,隧道的纵坡坡率 / 坡长,纵坡为 %/1508、-2%/12;隧道右线起讫桩号 YK 70+900 ~ YK 72+445,长 1545m,纵坡
为 %/1470、-%/75,。隧道结构按照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以锚杆、湿喷混凝土(钢筋挂网)、钢拱架
等为初期支护,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锚杆等为施工辅助措施。 塌腔段起止桩号为 ZK71+311~ ZK71+335,设计围岩等级为Ⅲ级,
支护类型 Z3, 埋深约 141m。
2 工程地质情况
隧址区属剥蚀低山地貌,隧道轴线大致呈北北向西,地形起伏较大,一般坡脚 25-300 ,隧道最大埋深约 165 米,洞身局部
段落下穿沟底,最小埋深不足 20 米。隧址区地表植被较发育,覆盖层相对较薄。本隧址场区表层多为第四系残积坡土,下伏燕山
晚期(γ53)花岗岩及其风化层。受东北区域构造影响,隧址区发育构造带一条及节理密集带数条,构造带内岩石较破碎- 极破碎,
完整性较差 - 差,岩体强度较低 - 底,风化不均匀,无大型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地下水主要为风化
岩层的孔隙 - 裂隙水及洞身基岩裂隙水:风化基岩中裂隙 - 孔隙赋存于第四系坡残层底部及破碎块强风化岩层中,富水性一般;
基岩裂隙水主要受裂隙、节理等的控制,在裂隙宽度变化较大,带内岩体破碎时
某高速公路山岭隧道深埋段塌腔处理技术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