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曹雪芹与《红楼梦》.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曹雪芹 | 写出《红楼梦》的人,凭什么是他?
关于曹雪芹,我们知之甚少,有关他的一切,都是不可定论的。
今日采撷相对可信的片段,尽力为各位还原曹公如梦似幻的一生。

康熙五十四年,干旱许久的金陵城,突然下起了大雨。
织造府曹家的热闹,却丝毫未受天气影响,丫鬟仆人们淋着雨,张罗着小少爷的三朝宴。
三天前,就在这大宅门里,添了一个没爹的孩子。
遗腹子名叫曹霑,字梦阮,号雪芹,他的父亲两个月前,在北京述职,死于一场风寒。
现在当家作主的人,是他的叔叔曹頫,曹家最后一任江宁织造。
这个肥差,已经被这户人家垄断了五十多年,一个官职将一个姓氏,喂养成手眼通天、家财万贯的江南第一豪门。
一群奶妈抱着一个婴儿,喜笑颜开地闯入了喧闹的宴厅,身后跟着他憔悴消瘦的亲娘,以及一群亲切的夫人小姐。
众人刻意忽视了寡妇,纷纷来夸婴儿生得俊俏,有才子相,像极了他风流儒雅的祖父。
老太太笑得爽朗,无比宠溺地伸出手去捏小孙子粉嫩的脸颊。
鲜红的锦缎被褥中,熟睡的婴儿终于被弄醒,茫然地瞪圆眼睛,放声大哭。
这一睁眼,便是他最初见识过的富贵逼人,也为他的一生坎坷,正式拉开了帷幕。

金陵城是个花柳繁华地,曹雪芹自幼身处其中,难免沾染了一身纨绔执拗的习气。
童年的他,调皮淘气,厌恶八股文,反感科举考试,一读四书五经就头疼,整日扑在园子里,和姊妹丫鬟们玩在一处,偶尔醉心闲书、偶尔吟诗作画,游戏人生,好不快活。
唯一能管教他的,就是叔父曹頫。这个家族的顶梁柱,非常重视子侄的教养,尤其对曹雪芹,他更是严厉非常,生怕辜负了死去的兄长。
但每当曹雪芹闯祸,曹頫怒不可遏,想要略施惩戒时,祖母李氏就会出来回护,寡嫂也抽搭着抹眼泪,一群女眷围在一旁帮腔,反倒像是曹頫做了错事。
在这样的温柔乡中,曹雪芹的心性得到了最自由的发展,真正是随心随性。
如果就这样长大,锦衣玉食,无忧无虑,曹雪芹一定是写不出《红楼梦》的,书卷里万物皆虚、万事皆允的幻灭,非经历不可得。
梦一样的日子,在他十二岁那年戛然而止。

雍正五年,朝堂重新洗牌,江宁织造曹頫罪犯渎职,着革职入狱,抄没家产,满门朱紫,尽皆沦为布衣。
那是个元宵节,不知道有没有下雪,曹家包括曹雪芹在内的老少百余口,被迫长途跋涉,从金陵迁回北京,住进了崇文门外的老宅旧屋。
偌大一个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族,只剩下了三对老仆,靠变卖田地为生。
宅邸后来又招了强盗,愈发穷困,终于落得门户凋零,一蹶不振。
尚在青春期的曹雪芹,目睹了家族崩坏,切实感受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诸多锥心之痛,使他由活泼好动转向沉默寡言,难得露笑。
没两年,宠他的祖母去世了,忧郁的母亲病倒了,曾经伟岸的叔父,颓唐到闭门不出。
曹家西园的群芳,都在这个冬天凋谢了。
昔年热闹,盛景旧人,尽做烟云散,只剩下心底不可触碰的伤疤。
敏感的少年,就这样一岁一岁长大,逐渐从衰老叔父手中接过了家族的重担。
在成年的前夕,曹雪芹开始作为门面处理曹家的大小事宜,接触了京中相当多的故人世交。
从故人口中,曹雪芹重新认识了祖父和父亲。两人都是文武全才,被同僚所敬佩拥戴,一个风姿英绝,一个博学多能,数代积累,给曹家留下藏书三千册,还有极其精良的艺术传承。
家族的荣光,第一次在金钱权力之外显露,耀眼地呈现在曹雪芹面前。
大概是在这一时期,曹雪芹燃起了复兴家族的雄心壮志,开始勤奋读书,拜谒名士。
金钱名利不足挂齿,曹雪芹也不屑,他要找回来的,是自家丢掉的脸面,士人的气节。
他要用诗书学问,给曹家人扬眉吐气,挺直脊梁。

乾隆元年,曹雪芹二十二岁,皇帝赦免了曹家。
曹雪芹谋到了“宗学”里一个不起眼的小职位,做些助教、打杂的小事,算是份稳定工作。
人有了志向,就会愈加意气风发、胸襟开阔,气度自是与以往不同。
不得不说,曹雪芹在读书治学方面,遗传了家族的优良血脉,进步飞快。
满肚子宏篇大论,出口成章,又游历过江南繁华,见多识广,这样有趣的曹雪芹很快便结交到了一群朋友,其中不乏敦敏等王孙贵族。
有一年秋,敦敏见曹雪芹酒瘾犯了,他就立即解下佩刀,卖了换酒,曹雪芹非常开心,当场做了一首长歌答谢。
那几年间,曹雪芹活得稍微安稳,家中也安定,断断续续写出了一本《风月宝鉴》。
这本章回体小说,别称《情僧录》,后来改名,叫《石头记》。

乾隆十二年,曹雪芹三十三岁,他失了业,搬了家,住到了北京郊区。
虽然史书未载,但曹家肯定又生了变故。
曹雪芹罪臣后代的身份,被重新强调,主流社会彻底抛弃了他。
他的原配妻子,亦是他的表妹,一个黛玉式的美人,也因故香消玉殒。
曹雪芹又一次经历了大悲大喜,虽不至心如死灰,但他的悲观却难以掩饰,从此丢了志向,逐渐消沉。
或许他想,事已至此,还谈什么家族

曹雪芹与《红楼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6741****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