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公司贷前、风控与贷后
贷 前 调 查
贷前尽职调查的定义
贷前尽职调查主要是通过对贷款申请人的经营环境、经营与合规情况、财务状况、现金流状况以及其他重要事项中蕴含的重要风险点和优劣势进行分析与识别,进而判断出贷款申请人真实的还款信誉以及恰当地预测其到期还款的能力,从而使相关评审、决策机构做出恰当的贷款评审和决策的过程。
贷前尽职调查的意义
从以上的定义可知,贷前尽职调查的意义非凡。通过优质高效的贷前尽职调查工作,可以对各个贷款申请人以往的还款信誉和还款能力以及目前所处的特定经营环境与经营状况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对贷款申请人做出正确的贷款评审和决策。
如果没有通过贷前尽职调查甄别出那些不具备到期还款能力与还款信誉的贷款申请人,而对其发放了贷款,那么很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一些麻烦。因为,即便以后的贷后管理工作、其他咨询工作做得多么到位,也可能很难改变该贷款申请人因还款能力或还款信誉先天不足而存在的风险,从而很可能导致发生相应的贷款损失。相反,如果通过恰当而高效的贷前尽职调查,选择了相较优质的贷款申请人发放贷款,则将大大增强贷款到期、足额安全收回的系数。另外,贷后管理、追偿等工作也会大大减少。因此,贷前尽职调查是一个非常基础而又异常重要的工作。
贷前尽职调查的原则
为了对贷款申请人有一个客观整体的认识,从而取得更好的调查效果,使贷款申请人的重要风险点不至于出现重大遗漏,同时保证调查的效率,在对贷款申请人进行尽职调查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客观性原则
调查人员要对贷款申请人提供的贷款资料和贷款申请人本身蕴含的重要风险点进行分析和识别。在分析和识别的过程中应严格根据贷款材料和贷款申请人本身的客观情况来进行,不得随意主观臆测贷款申请人存在重大风险或没有重大风险;不得对没有落实的情况出具相关调查或者初审意见。
客观性原则要求调查人员对于贷款申请人提供的重要信息,以及调查人员的个人判断,都必须提供相应的客观依据,并且详细记录调查的方式和过程。对于一些确实无法取得直接依据的重要信息,则需通过与贷款申请人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给予证明和确认。
完整性原则
贷前调查人员在对贷款申请人的调查过程中,均应对贷款申请人各方面的重要情况进行适当的关注,包括对申请贷款人以往和目前的还款信誉,对可能影响到贷款申请人本次申请的贷款到期日的偿债能力、持续经营能力等各方面的重要因素和事项进行调查与分析,以识别出其中的重要风险点。一般的,贷前调查人员应对贷款申请人所处的经营环境、违法违规情况、失约失信情况、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情况和现金流情况进行全面关注。
重要性原则
贷前调查人员可以采用事先制定调查提纲的方式来确保重要性原则的实现,根据调查提纲进行现场调查。重要性原则要求调查人员对贷款申请人的相关风险点具有良好的专业判断力,主要为偿债能力、持续经营能力等重大事项。
判断一个风险点是无关紧要还是重要的,主要应从该风险点是否会对贷款审批人在进行项目风险评审、决策时产生多大的影响予以判断,也就是该风险点本身具有的重要性。判断该重要性时应把握以下两点:
1、该风险的性质。如果一个风险点本身反映的金额不大,但性质较为恶劣,贷前调查人员也应该认为该风险点是重大的,且应该调查清楚并将其披露在项目尽职调查报告或者风险初审报告当中。比如,贷款申请人贷款卡上的不良信息;贷款申请人已完结的败诉官司反映出其失约失信的先例。
2、该风险点反应的金额大小。包含大额金额的风险点应引起调查人员的关注,这些大额金额的风险点一旦真实存在或在未来出现,都应成为一个贷款项目在评审与决策时需要着重考虑的风险点。比如,贷款申请人存在金额较大的坏账损失,资产存在大额的潜亏,存在大额的隐性债务、或有债务,大额的销售、收益存在虚列,大额的费用、成本被少计等等。
四、贷前调查的主要程序与方法
贷前调查人员在对贷款申请人进行调查时,都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或程序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程序如下:
(一)询问程序
询问是指对贷款申请人的相关人员进行提问,了解贷款申请人本身及其所处的经营环境当中,有可能对担保业务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并与之探讨以寻求相关解决方案的活动。询问是调查人员获取贷款申请人及其经营环境等方面信息的一个有效途径,有利于其迅速了解贷款申请人的基本情况。针对不同的贷款申请人,调查人员一般可以通过对其询问来了解以下事项:
1、贷款申请人的发展历程与近期发展重点;
2、贷款申请人主营业务近三年的发展概况及变化趋势;
3、贷款申请人的主要产品或服务的优势,在本县市区域内的市场占有率及其变化趋势;
4、贷款申请人目前是否面临诉讼、合伙人纠纷以及其他争议;
5、贷款申请人的基本运营情况;
6、贷款申请人目前的资
小贷公司贷前、风控与贷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