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诗情涵养诗心
唐诗五首练习课
舒兰五中初二语文组 甘春英
学习目标:
,合的结构特点,领会诗人布局谋篇之精巧。
,并初步学会体会诗境,解读诗情。
,唐诗的魅力,陶冶情操,涵养诗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初步学会体会诗境,解读诗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齐背唐诗五首。
二、复习回顾律诗的相关知识。
: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词——曲
,律诗这种体裁的章法结构,讲究起承转合。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四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
(首联):大多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承(颔联):紧承首联,或写景,或叙事,是首联的延续和延伸。
转(颈联):诗意的转折变化,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理,别开生面。
合(尾联):以议论抒情为主,点明题旨,收束全诗。
,从诗句之间的联系上去理解诗意,读懂诗就变得容易起来,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练习。
三、进阶练习一:起承转合解诗意
A1.《野望》一诗中点题并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诗句是: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A2.《使至塞上》一诗中点题并交代地点、事由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A3.《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点题并交代诗人游踪,勾勒西湖早春轮廓的诗句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大多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使至塞上》一诗中,诗人以“孤蓬”和“归雁”自比,在言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飘零之感。
《渡荆门送别》一诗中以移动的视角写出景物的变化,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从动物的变化描写出早春生机勃勃景象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黄鹤楼》一诗中,由抚今追昔的感慨转入描写登楼所见现实之景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使至塞上》一诗中,由内心被排挤的寞落转入描绘奇美壮丽雄浑壮阔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3.
D1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悱恻的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李白移情于故乡之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直接落笔在“最爱”两个字上;而“行不足”三个字,表达了诗人完全陶醉在西湖美景中,流连忘返,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进阶练习二:揣摩品析悟诗情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妙在哪?
直和圆两字,准确地描写了大漠烽烟直上和长河映落日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面对此景时的深切感受。“直”字在荒凉孤寂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于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解读诗情涵养诗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