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手足口病jp》PPT课件.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手足口病
湖南中医附一院儿科 蒋屏
1
整理课件ppt
概 述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尤其以三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临床以发热、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疱疹为特征,重症可见脑炎,脑膜炎,脑脊髓膜炎,肺水肿和循环障碍。
2
整理课件ppt
发病情况: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节多见。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小儿居多。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预后:一般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甚或危及生命。
3
整理课件ppt
手足口病的病原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由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人肠道病毒为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的一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中包括埃可病毒(31个血清型)、柯萨奇病毒A组(23个血清型)和B组(5个血清型),还包括3个脊髓灰质炎病毒血清型和人肠道病毒68-71型。
4
整理课件ppt
Courtesy of Linda M. Stannard,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30nm
二十面体对称
无包膜
人肠道病毒的毒粒结构
5
整理课件ppt
人肠道病毒发现的历史
脊髓灰质炎病毒:1909年首次鉴定出该病毒,1949年,利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增殖病毒,为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柯萨奇病毒:1948年在美国纽约Coxsackie镇,将两名麻痹患儿的标本接种至乳鼠体内,分离出来的一组病毒定名为柯萨奇病毒。根据它们在乳鼠上产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在细胞培养上的能力,分为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
埃可病毒:1951年在一名无症状的儿童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在细胞培养上可以造成致细胞病变,但对乳鼠和灵长类动物不致病。
新肠道病毒:随后新发现的病毒被按照序号命名(69~71),最近,已经命名至102型
6
整理课件ppt
手足口病的常见致病病原
多种肠道病毒都可引起HFMD,主要为:
柯萨奇病毒A组的4~7、9、10、16型
B组的1~3、5型
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
肠道病毒71型
最常见的为CV-A16和EV71
7
整理课件ppt
肠道病毒的抵抗力
肠道病毒无包膜,乙醚、75%酒精、表面活性剂等均不能将其灭活。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或56℃ 30min都能灭活病毒
病毒在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持感染性
病毒RNA有感染性。
8
整理课件ppt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
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密切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9
整理课件ppt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唾液中的病毒;
日常接触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生活用品传播;
水源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经口感染;
医源性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传播 。
10
整理课件ppt

《手足口病jp》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相惜
  • 文件大小1.62 MB
  • 时间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