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沿海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摘要:在天津沿海进行菲律宾蛤仔育苗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生长正常,。与曾在山东胶州进行的菲律宾蛤仔育苗试验相比,其发育速度更快,第3天出现壳顶,第8天部分幼虫进入匍匐阶段。受精后14d观察,幼虫变态失败,原因有换水量小、变态前饵料不佳、池水浑浊、池底淤泥等。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生长;变态;水质
中图分类号:+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500(2008)02-0023-03
菲律宾蛤仔属双壳纲帘蛤科缀锦亚科蛤仔属,是广温、广盐性品种川,我国宜养面积大,辽宁到福建沿海一代均有养殖,但目前未见天津沿海养殖。
我国是世界菲律宾蛤仔养殖大国,世界近200万t蛤仔产量主要来自我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均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不注重资源保护,乱采滥捕,其天然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菲律宾蛤仔养殖学研究的热点在于采用无公害全人工养殖技术进行育苗与养成,即在养殖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抗生素及其他药物。苗种的严重不足,严重制约我国北方蛤仔养殖业发展。
天津沿海具有大面积滩涂,海岸线154km,潮间带约370km2,有养殖菲律宾蛤仔良好的天然条件。在大港碱河口,观察天然水质条件下菲律宾蛤仔幼虫孵化变态的过程,以了解天津沿海水质情况对蛤仔孵化与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在此海区进行养殖生物学研究做准备。
1 材料和方法
性腺成熟的2龄菲律宾蛤仔亲贝,购于大连庄河。
,育苗场内无砂滤等海水净化措施,海水混浊,泥沙含量大,盐度42%。水处理措施如下:一级沉淀24h,大部分悬浮泥沙沉入池底,水温降至室温;加入淡水,充气混匀,盐度调节至28%;进入育苗池前经过脱脂棉过滤。经处理的海水,悬浮泥沙颗粒减少,海水褐绿色,盐度28%,温度25~26℃。
将性腺成熟的2龄菲律宾蛤仔亲贝空运至天津,置于24-25
℃海水中暂养48h。亲贝阴干4h,置人新调配的26℃新鲜海水中催产,5h后排精、卵。
,幼虫已全部转变为D形幼虫,,统计幼虫数量,调整养殖水体,保持幼虫密度为10个/mL。以后隔天换水,温度25-26℃,盐度27%0~28%。
由于难于培养活体饵料,幼虫自开口就食用水体中自然饵料。授精后第4天,幼虫食量增加,/L。授精后第7天,每日投喂两次混合饵料,其中海洋红酵母2mg/L,/L。1天换1次水。
受精第8天后,部分幼虫达到匍匐,开始下潜变态。每日投喂三次混合饵料,充气适当加大,但由于海水供应不足,4d换1次水。
,测两组幼虫壳长。Tukey法计算每组的平均壳长及标准差。
幼虫受精率为担轮幼虫期细胞分裂卵数量与总卵数的比,成活率为测量日D形幼虫数量与第1天D形幼虫数量的比。第1天存在的少数发育迟滞幼虫不予计入,8d后部分幼虫进入匍匐阶段,幼虫数量难于统计。
2 结果与分
天津沿海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