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葡萄设施栽培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葡萄设施栽培的历史
最早始于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园艺;
1882年(明治15年)日本开始葡萄小规模温室生产。
1953年,日本以冈山县为中心,采用塑料薄膜日光温室。
1995年,世界范围的设施生产;
日本设施葡萄已达5150公顷,占全部葡萄面积的30%。
设施葡萄已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与专家系统相结合,达到高度自控化水平,其果实产量、品质及目标管理较露天自然栽培得到很大的提高和改善,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
二、我国葡萄设施栽培的现状
面积:5000公顷左右;
基地:辽宁营口、河北唐山、山东平度(均超过200公顷);
技术:已经达到露地生产水平;
效益:平均每千克售价5-10元左右,折合667平方米产值2万元左右,经济效益突出。
三、葡萄设施栽培的模式
促成栽培:果实提早成熟,提前上市,补充淡季市场供应;
延迟栽培:果实延迟成熟,延迟采收;
避雨栽培:通过简易设施,利用防雨棚等,在江南地区以防雨、避高温、提高品质为主。
第二节 葡萄设施栽培的主要品种
山东早红 山东省葡萄试验站以玫瑰香与葡萄园皇后杂交育成。露地7月中旬成熟,果穗圆锥形,中等大小,平均穗重300~500克。果粒圆形,皮厚、紫红色,单粒重4~5克,香味淡。丰产,因成熟早而病害较轻。温室栽培,山东地区1月中旬萌芽,2月下旬开花,4月中下旬浆果成熟。从萌芽到果实成熟需要95~105天,果实发育期60~65天。
第二节 葡萄设施栽培的主要品种
京亚 北京植物园选育的黑奥林实生。露地7月上中旬成熟,穗重340-450克,稍紧。果粒椭圆,重8-11克。皮中厚,紫黑色,果粒厚。肉软多汁,品质中上。果实发育期103天,极早熟。抗黑痘病,易感灰霉病,不抗湿。丰产性强,适于中短梢修剪。
第二节 葡萄设施栽培的主要品种
京秀 北京植物园用潘诺尼亚X60-33育成,欧亚种。露地7月上中旬成熟,果穗圆锥形,重513克,果粒椭圆形,重6~8克。皮中厚,玫瑰红色。肉脆,甜度大,酸度低,具东方品种群品质。抗病性较强。上色早,退酸快,可采收时间长,不易落粒或裂果,耐贮运。
第二节 葡萄设施栽培的主要品种
无核8611 为中科院北京植物园育成,属欧亚种。果粒大,平均粒重12-18克,最大24克,平均穗重600克,最大1500克。果粒紫红色,晶莹剔透,极美观,味香甜,鲜食品质佳。特别适合冬暖棚栽培,山东冬暖棚4月上中旬成熟,效益极高。是目前最早熟品种之一。
第二节 葡萄设施栽培的主要品种
巨峰 属欧美杂交种。原产于日本。果穗圆锥形,单穗重300~600克。粒大,平均粒重10克,最大的可达20克。皮厚、紫黑色,肉软,味甜多汁,微带草莓香味,为鲜食佳种。露天栽培8月中旬成熟,日光温室中4月底至5月中旬成熟上市。其缺点是落花落果较严重,坐果偏少且果穗不整齐。巨峰是目前保护地葡萄的主栽品种之一。
第二节 葡萄设施栽培的主要品种
晚红 欧亚种。又名红地球、红提。果穗圆锥形,平均穗重500克左右,平均粒重克。果皮鲜紫红色,皮与果实易剥离,果肉硬而脆,也能切割成薄片,香甜适口,品质上佳。浆果极耐贮运。露天栽培10月下旬成熟。适合于保护地延后栽培。
葡萄设施栽培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