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摇篮
八十九团塔蕾幼儿园
陈 新 梅
2014年1月6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设置各活动区域的目的正在于此。它是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开启的另一扇门。
实践证明:孩子们非常喜欢在活动区中游戏和学习。我们认为:对于区域活动,教师不应该只重形式,而应更多地从其本质处把握,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领悟,促进其社会性和独立性的发展。
一、区域活动的目标定位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
三、材料投放策略
(一)促进幼儿的自我学习——创新观
幼儿园设置区域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幼儿能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幼儿经由这一历程,接触生活中的各种资料,感知其不同特性,帮助他们发展对他人对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增加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个体差异观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所以个性化教育是区域活动教育的核心问题,个别化教育的实质是教育因人而异。区域活动的开展,使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这一现代儿童观得以真正体现
(三)过程重于结果——长远目标观
区域活动的目标是清晰的、有序的,但非即时的,往往是教师根据学期目标或月目标制定的。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目标更宽泛些、长远些。这类活动的目标绝非在一次活动中所能实现的。相对来说应该有一个较长的达成过程。另外根据幼儿操作探索的水平,教师要及时地、不断地调整活动目标,以使各种材料的投放能及时地定位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上”。
区域活动的目标定位
在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中,无论是对其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或是个性的发展,教师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与以往不同的是区域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灌输者,也不是东走西跑来维持班级秩序,命令或告诉幼儿该做些什么,更不是或清闲旁观无所作为,或忙碌参与,缺乏明确的目的。
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观察者——教育的先导
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的观察了解幼儿,教育指导才能有更好的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不是走马观花的看,需要将视角定格于一定的活动范围。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注意做到静心、细心与耐心。静心是尽量不打搅幼儿自然的进行过程。细心是注意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有意义的行为,耐心是不要怕多花费时间,观察有时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如中班计算区,把表示数量的卡片,按锯齿形剪开,一部分贴在墙上,幼儿进行对应匹配,找到另一半贴上,同一内容,幼儿有不同的方法。幼儿甲:先拿起一张卡片,仔细看了看,再用眼睛在墙上来回寻找,直至确定后才放入。这样依次把几张卡片准确无误的对应上,整个过程用的时间较短。幼儿乙:拿起一张卡片直接放在墙上,第一张数字卡缺口处对不上,再换一个还是对不上,直到第四个才真正对上,用的时间较长一些。通过有效地观察,发现孩子拼图中所反应的认知差异。
区域活动中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但并未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幼儿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幼儿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如上例中的数量卡匹配活动,教师在观察中发现幼儿的认知差异后,可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对幼儿甲投放难度更大的材料,数量增加到10,锯齿的差别更加细微,再加上颜色的干扰。对幼儿乙,关键是要提高他在操作中的目的性,应在操作前提醒他:“能不能不要打搅每位数字朋友,有什么办法可以直接拉上手、交上朋友。”
由此可见,与集体教学中那种教师主导式的教育指导相比,区域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一种鼓励支持、有针对性的孩子一个感情与能力的支点。从一个主观意识极浓的主导者转变成一个尊重幼儿自主意愿,积极促进幼儿自己按自己的步调发展的支持者和推动者,是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的创设者。
(二)指导者——支持与帮助
区域活动中,教师不仅是一位观察者、指导者,还是一位欣赏者,对能力的不同、个性不同的幼儿进行的探索都应该以欣赏的心态来面对,要改变以往简单评判的做法,设立展示台,,这样的展示让幼儿体验到成功和满足的愉快,还让那些能力弱的幼儿有了模仿学习的机会,同时还会吸引原本对此项活动不感兴趣的孩子,并能促进幼儿之间互相学习,为幼儿的人际互动创设机会和条件,为幼儿提供了社会学习的一条途径。
(三)欣赏者——接纳与展示
区域活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