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一地理必修一提纲精选.docx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地月系: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组成^地球和月球
总星索
木星、土星、天千星、海王星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认识过程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y可见宇宙:半径140亿光年
I天体系统的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 太阳系:
屮心天体(太阳):%
I河外星系
「普通性:外观和所处的位置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一一地球」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
J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 75为可见光波段
(太阳辐射与地琨
[太阳常数:•分
匚「太阳辐射一能源
I对地球的影响(
I太阳辐射一大气运动、水循环
厂太阳活
'太阳活动与地球V
「概念: 云X
I类型Y
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黑子一岀现于光球层 耀斑和日珥一岀现于色球层 太阳风一出现于日冕层
匸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11年) 耀斑f磁暴f影响短波通信
太阳风一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
概况「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周期 恒星H,长21小时眩分4秒,而1太阳H是地球自转360。59'所需的时间。
I塑奥角速度为15° /时。地球表面除 南北两极点外都相等
"1袋速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地理意义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牛偏向,北半球向至偏,南半球向生偏。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 方,
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人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人。西经反之。经度每相差
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上 个经度,以该时区屮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 称标准时 。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土时区差XI小时
时区差的求法:在0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
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东取加号,反之取减号
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 形而导致的
H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 日期相同。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
概况(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每年L月初位于近日点,Z月 初位于远日点。
J方向:自西向东
[角速度约为每天59’,近日点时较快,远日点时较蹙
周期为1年,约为365日6时9分
匾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叫做赤道 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面。
II 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
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成血匚的夹角。
[ 、a 2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
—I _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
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丁名称去L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五带[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对应点
春分
3月21日
赤道
向北
B
夏至
丄月22日
北回归线
向南
A
秋分
9月23日
赤道
向南
D
冬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向北
C
原因:黄赤交角存在,地球的公转(自转或公转)运动。
(对应点选填右图)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 地理意Q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时时最人,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
| 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大,向值、也两侧逐渐降低。
,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在哪一个半球,哪个半球的白昼就生,而且纬度越高, 白昼越土,在极圈以内的地区还可能出现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
I 相反,赤道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四季的更替:连纬度地区明显。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的季节变化。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人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
I两季是过渡。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外部圈层
划分依据:地震波f纵波(P波):能在 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
I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
【精品】高一地理必修一提纲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