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为甚么要做佛事 圣严法师著.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为甚么要做佛事圣严法师著为甚么要做佛事圣严法师著你们是为了慎终追远,报答亲恩,或是为了超度眷属,纪念故友,或是为了植福延寿, 消灾免难等等的因缘, 来作一番庄严而隆重的佛事; 你们花费了很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 来成就此一善举, 但是, 真正做佛事的意义,你们完全了解吗?请你们细心地把这本小册子读完,那么,这堂佛事,就更有意义,更有功德了。··· 为甚么要做佛事圣严法师著前言什么叫做佛事? 请出家人做佛事有什么用处? 临命终时怎么办? 亡灵是什么? 谁该做佛事? 诵经做什么? 拜忏做什么? 放焰口做什么? 人鬼之间的佛事前言你们是为了慎终追远,报答亲恩,或是为了超度眷属,纪念故友,或是为了植福延寿, 消灾免难等等的因缘, 来作一番庄严而隆重的佛事; 你们花费了很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 来成就此一善举, 但是, 真正做佛事的意义,你们完全了解吗?请你们细心地把这本小册子读完,那么, 这堂佛事, 就更有意义, 更有功德了。因为这里面将向你们介绍佛事的定义、佛事的用处、死亡的问题、亡灵的性质、以及诵经、礼忏、放焰口等的意义。什么叫做佛事? 广义的说:凡是做的信佛之事、求佛之事、成佛之事,都叫做佛事。佛说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 祗要你能信仰佛所说的成佛方法, 依法实行,必将可以成佛。所以佛事的范围有狭有广,所谓‘佛法无边’, 就是广义成佛的方法之多, 多得不胜枚举, 例如拜佛、念佛、行善止恶, 说佛所说的话, 行佛所行的事。要做到‘持一切净戒, 无一净戒不持;修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修;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换句话说, 就是‘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也就是积极地自救, 尚要积极地救人。因为佛教主张成佛要从建立一个完美的人格开始, 所以先要劝人不杀人、不偷盗、不犯他人妻女、不欺诳、不酗酒, 这与儒家的五常:仁、义、礼、信、智, 非常相近。进一步要使人成为超出于凡夫之上的圣人, 佛教所说的圣人, 是指解脱了人间种种苦恼的人, 例如生与死、老与病等等, 这些苦恼解脱以后的境界, 便是佛教的目的。如何达到解脱生死苦恼的目的, 那就要信仰佛所说的方法, 照著去实践。看经、诵经、听经, 便是看的、诵的、听的解脱生死乃至成佛的方法。所以, 真正的佛事, 是要大家自己来做。但是, 对于不懂佛法不会修行的人们,遇到他的父母亲友死亡时,在没有办法之中, 只有请出家人代做佛事,的确也有用处。本文中所讲的‘佛事’,大部分便是侧重于这种狭义性方面的说明。请出家人做佛事有什么用处? 出家人是修持佛法的人, 也是弘扬佛法的人; 是职业的修行者, 也是职业的弘法者。因他们做的佛事有功于人也有德于己, 你供给他们生活的所需, 使得他们安心地做佛事, 你也就间接地有了功德。所以佛说出家的僧尼, 是众人的功德福田。本来, 出家人的职责, 并非专为超度亡灵,甚至可说,出家人要超度的主要对象,是活人而非死人, 虽然佛法的修行者,的确重视临命终时的补救法门。临命终时怎么办? 人, 当在出生的时候, 就已决定了死亡的命运, 所以, 生的情景未必可喜, 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以佛法来说, 若不出离生死, 都是可怜悯者! 因此, 信佛学佛的人, 平日所做的佛事, 在临命终时最能得力。平日修行有素,命终之后,必可出离生死的凡界,往生佛国的净土。人死之后的去向,有三种力量来决定他的上升或下降:(1 )随重,随著各自所造的善恶诸业中的最重大者, 先去受报。(2) 随日最难革除的某种习气,先到同类相引的环境中去投生。(3)随念,随著各自临命终时的念头所归,而去受生六道,或生佛国净土。由于如此的原因, 佛教主张人们应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应当革除不良的日的心念, 乃至念念不忘佛法僧三宝, 念念要将自己所作的一切功德, 做为往生佛时的修行, 归依三宝, 受持五戒, 供养布施, 礼忏诵经, 救济贫病, 造福社会。假如平时没有进入佛法, 临命终时, 尚有一个补救之道,那就是根据‘随念往生’的道理,劝他一心念佛。劝他万念放下,切切不要怕死,切切不要贪恋家属亲友和产业财物,切切不要心慌意乱, 应该一心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 若已无力出声念, 则在心中默念, 他的亲属如果真的爱他, 那就不可在他弥留之际放声大哭, 那只有使他增加痛苦和下堕的可能。并且要劝大家陪伴念佛, 使得临终之人的心念, 融洽于一片虔敬恳切的念佛声中。若能如此,死后当可往生佛国净土,若其寿数未尽,也能以此念佛功德, 使他早日康复, 福寿增长。人将命终, 或坐或卧, 侧卧仰卧, 均以他自已感到舒适为宜。若已昏迷而尚未断气时, 切勿因他有便溺沾身就给他洗澡或擦拭, 以免增加他的痛苦嗔恼而影响到死后的去路。命终之后, 鼻息虽断, 只要尚存一丝暖气, 他的神识仍未脱离

为甚么要做佛事 圣严法师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