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国家博物馆的青铜器瑰宝
D
与鼎颈部所饰饕餮纹带相呼应,又增加了此件重器的稳定感。饕餮纹尊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河南新乡出土 此器通体以繁密云雷纹为地,浮雕式饕餮纹、龙纹作为主题凸起其上,同时,饕餮纹、龙纹自身阴刻线纹,其目部尤为鼓张。这种使用阴刻与浮雕两种技法以打造高低不同阶次的表现方式,既突出了主题纹样,又形成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改变了平面装饰的单调。夔龙纹觚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1960年黄静涵捐 此器圈足内铸有圆形,为人荷物乘舟之状。日纹角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此器鋬下铸图形,状如大人托举小人。爵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器菌状柱,杯体较长,壁较直,兽首鋬,圜底,下承三棱锥状足。器柱上饰涡纹,杯体上部饰两周弦纹。器尾内壁铸有铭文2行6字:“ 作父癸尊彝”。 父癸是作器者 先考的庙号。后麁母斝商王武丁时期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此器口缘下内壁铸铭文“后麁母”。饕餮纹觥商王武丁时期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饕餮纹编铙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铙始见于商代后期,西周初年继续沿用,敲击时器口向上。编铙一组数枚,有5枚、4枚与3枚之分,形制、装饰相同,大小相次,用于演奏不同音阶。象纹铙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此器内壁铸一象纹,其下铸铭文“祖辛”,是作器者先人的庙号。此型青铜铙高大厚重,主要出土于今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广西地区,尤以湖南宁乡沩水附近所出为多,其时代约在商代后期至西周早期。天亡?周武王时期清道光年间陕西郿县出土 此器内底铸铭文8行78字,记述天亡助武王祭祀,武王赏赐天王之事。鼒簋周昭王时期此器内底铸铭文2行10字:
“从王伐荆,孚用作?。”“荆”即楚。此篇铭文所云即史书上记载的周昭王南征荆楚之事。[录见]?周穆王时期传陕西宝鸡出土 此器内底铸铭文11行110字,记述周穆王廿四年久月庚寅之日册命琱生?西周晚期传清代陕西出土 1959年张少铭捐 此器内底铸铭文11行104字,记述琱生与其他贵族之间因土地引起的纠纷级诉讼。此篇铭文用字线条匀称,连贯一气,章法规整,显示了西周中期之后,文字的形象程度进一步降低,趋向线条化、平直化。钟西周中期钟西周中期1981章立凡捐逨钟西周晚期此器物钲部与鼓部两侧铸铭文15行128字,记述作器者逨继承祖考职事,主管山林川泽。蔡侯申鼎蔡昭侯时期(公元前518年-前491年)1955年安徽寿县蔡昭侯墓出土蔡侯申鼎蔡昭侯时期(公元前518年-前491年)1955年安徽寿县蔡昭侯墓出土 墓中出土此型鼎7尊,大小相次。蔡侯申?蔡昭侯时期(公元前518年-前491年)1955年安徽寿县蔡昭侯墓出土编钟蔡昭侯时期(公元前518年-前491年)1955年安徽寿县蔡昭侯墓出土 春秋时期,编钟的数目比西周时期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得到极大丰富。句鑃战国(公元前403年-前221年)鼓战国(公元前403-前221年)1975年云南楚雄万家坝出土玉具剑战国晚期
·魏1951年河南辉县赵固村出土 西周晚期,剑上开始以玉装饰;春秋晚期,出现“玉具剑”,即剑体上的“首”、“镡”与剑鞘上端的“璏”、末端的“镖”均以玉制作。嵌绿松石饕餮纹剑战国(公元前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国家博物馆的青铜器瑰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