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乐学、活教、活学
摘要:在以“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课堂有效学习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预设目标。本文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学生主动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创设有趣的情境、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综合多方面合理评价及教学反思五部分内容对有效课堂的实践做初步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30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能力为重”的新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开发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培养其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而有效课堂的理念,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海洋中的渔夫,从而使他们能够不断捕获更大的知识之鱼的能力。课堂的有效学习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个角色,不应喧宾夺主。
在多年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效率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两点:一是这些学生大部分没有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性比较差等影响学习效率;二是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没有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等原因导致学习效率低。通过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学习的探索和实践,对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有效学习的几点尝试:
一、培养学生课堂主动性是数学课堂有效学习的前提要求
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学习,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前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培养方法有很多,应学生不同阶段、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如七年级新生之间大多不太认识,很多学生课堂上想回答教师的问题,但又担心讲错被其他同学嘲笑,所以不敢举手回答教师的提问,导致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不高。笔者设置同学上台演示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
案例1. 浙教版七上册“”教材内容的新课教学
教师出示设计问题:一人从原点O出发,沿着直线行走(直线东西走向),如果第一次走了3步,第二次接着又走了2步,求两次行走后这个人在离原点什么地方?
教师在讲台前地板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原点O,及-5,-4、-3、-2、-1、1、2、3、4、5,,正方向为东,如图示1:
因为没有具体说明每一次行走的方向,所以这个关于两数相加的问题有以下四种情况:
师:(邀请若干同学上来演示)
1. 请生甲沿着直线向东走3步,接着向东走2步,问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步?此时甲生在什么地方?(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生乙:解:记向东为正:(+3)+(+2)=+5(步)
(投影显示在数轴表示)
师:很好,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5步。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5步。我们从这个图上说明这个得出结论规则呢?
生众: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
师:结论: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 请生丙沿着直线向西走3步,接着向西走2步,问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步?
生A:(-3)+(-2)=-5(步)
3. 请生丁沿着直线向东走3步,接着向西走2步,问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步?
生B:(+3)+(-2)=+1(步)
4. 请生戊沿着直线向西走3步,接着向东走2步,问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步?
生C:(-3)+(+2)=-1(步)
由1、2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做为和值。由3、4得出结论: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且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师:同学们试着画四个数轴,在每个数轴上表明四种情况下两次行走的不同结果。
这个案例首先邀请不同学生上来在地板上的“大数轴”行走演示,其他同学观看着,计算每一次的结果,并积极思考每次运算规律,教师应注意启发和引导,精心点拨,让学生在充分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都能有积极地参与
乐教、乐学、活教、活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