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医派临方炮制特色
孟河医派是发源于江苏常州、流布于全国的著名地域性医学流派。已故国医大师邓铁涛曾在《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中指出:“孟河医派是中国传统的一大流派,最具代表性的是费、马、巢、丁四大家,该医派影响深远,现代许多著名中医药专家都是孟河医派的弟子,晚清时期该医派已名扬大江南北。”
孟河医派以其传承脉络清晰,学术弘扬,弟子众多;临床脉理精细,用药轻灵,疗效显著,名医辈出而享誉海内外。然而,对孟河医派在临方炮制上的学术思想和技艺特色学界研究不多,为此,我们将近年来挖掘研究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炮制方法多样 不乏独门秘制之术
按照炮制方法分类,孟河医派临方炮制方法有17种之多,每类不同的炮制方法达上百种。就具体中药品种而言,每个品种的炮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少则四五种,多则20多种。
以大黄为例,炮制方法有炒大黄、大黄炭、煨大黄、酒洗大黄、酒浸大黄、酒炒大黄、酒煮大黄、九蒸九晒大黄、甘草拌炒大黄等,其中九蒸九晒大黄、甘草拌炒大黄等制法颇有孟河医派特色。大黄经九蒸九晒炮制后,一方面其泻下作用减弱,即所谓“欲速生使,欲缓宜熟”之意;另一方面,其活血化瘀、泻火解毒之功增强,正如“生则通肠胃壅热,熟用则疗诸疮毒,泻心火”所述。
苍术,炮制方法多达12种,有泔浸焙苍术、泔浸炒苍术、泔浸炒焦苍术、泔浸苍术炭、泔浸酒浸苍术、泔浸酒浸炒苍术、泔浸盐炒苍术、泔浸晒土炒苍术炭、泔浸蒸晒苍术、泔浸麻油拌炒苍术、泔浸黑芝麻拌炒苍术、泔浸黑芝麻拌蒸苍术等制法。其中芝麻制法为孟河医派所特有。黑芝麻性味甘、平;具有补益肝肾,养血益精,润肠通便功能。黑芝麻其质润性滑,能泽枯润燥。而“苍术性燥”,与黑芝麻同制,“以制其燥者”,即能缓和苍术燥性,并增强其疗效。
陈皮有“盐制”“童便制”“姜水炒”“蛇胆陈皮”等多种炮制方法,其中“蛇胆陈皮”制法古今皆未见有记载,仅见孟河医家有应用。陈皮苦辛温,入肺、脾、胃三经;能止嗽定呕清痰,为理气和中之妙品。然陈皮苦燥性温,有伤津助热之虑。蛇胆凉,苦微甘;入心,肝经;具有祛风,清热,化痰,明目的功效。两者一温一凉,互补互制,清而不寒,温而不燥,共奏理气、化痰、清热、止咳之功。
丹皮,有“酒拌蒸”“酒炒”“面裹煨熟”等制法。其中“酒拌蒸”“面裹煨熟”的制法在现有的炮制规范中未见有收载。孟河医派马培之指出,丹皮
“酒拌蒸,产后要药,治骨蒸;面裹煨熟,厚大肠”。因丹皮辛苦偏凉,产后患体较虚,生品不宜使用,故古人有“胃虚者,酒拌蒸”之述。丹皮经面裹煨制后,可增加其健脾作用。
炮制辅料独特 擅长以药炮药之法
孟河临方炮制所用的辅料可以分成三大类。
一是液体类辅料,常用的有酒、醋、姜汁、童便、蜜水、乳汁、米泔水、麻油等。如香附生用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旁彻腰膝;童便炒入气分以补肾;黄酒炒则行经络而止痛;醋拌炒则消积聚;姜汁炒以化痰饮。又如牛膝有“盐水炒”“酒拌蒸”“酒浸、同首乌蒸”的炮制方法。孟河医家认为:“酒拌蒸则补,生用下行补肾,强四肢腰膝茎痛。”费伯雄在《医方论》虎潜丸中,牛膝即用“酒拌蒸”。
二是固体类辅料,常用的有米、面、豆腐、灯心草、蛤粉、纸、糖、青盐
中医-孟河医派临方炮制特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