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在( )里填上“>”“ < ”或“=”
32+25( )56
×25( )30
120÷3( )56
7896—145( )489
78+22( )99
198663×0( )1
找。上面的式子中有一个与从不同,请你找出来。
( ×25=30 )(这是一个等式。)
写。自己写出几个不同的等式
1、学生独立写等式
2、汇报交流
3、强调、反复问:你刚才写的是什么样的算式?
四、再找。下面的等式中又有一个与从不同,请你找出来。
45+55=100
540÷2=270
21×50=1050
32-a=21
560+0=560
五、1、说。当学生从上面的等式中找到“32-a=21”这个式子后,让学生说说它与其他的等式的不同之处。“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生也可能会说这个等式中有一个数不知道)
2、写。指导学生写类似于32-a=21这样的等式
3、汇报交流
4、强调、反复地问:你刚才写的是什么样的算式?
5、师:我们给这样的等式命一个名子:方程
6、如果让你写方程,就是写什么样的式子?
7、学生独自写方程
8、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上面教学环节中的“比--找--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等式的含意,同时也初步体会方程的特点之一“是等式”;通过“再找”,帮助学生体会方程的特点之二“含有未知数”;通过“说--写--再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方程的意义,自主“创造”方程。从整个教学过程上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的。
方程的意义教学片段与设计意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