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罗素与斯特劳森的指称理论之争.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罗素与斯特劳森的指称理论之争
摘要:指称理论是分析哲学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罗素认为,意义即指称,而斯特劳森对此进行反驳,认为意义跟指称不同,语句或语词指的是意义,而语词的使用说的是指称,语句的使用则涉及真假。因此,两人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应该区分意义和指称。通过分析意义和指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真假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罗素;斯特劳森;指称理论;真假理论
“关于名称意义的研究一直是当代西方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界的中心课题”。针对指称理论的研究,1905年,罗素发表《论指谓》指出摹状词没有指称作用,从而不是真正的逻辑主词。这个观点统治了二十世纪上半期的指称理论研究。直到1950年,斯特劳森发表《论指称》一文,才开始打破罗素指称理论的统治地位。在文中,斯特劳森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主张摹状词可以是真正的逻辑主词。他严格区分了语句、语句的使用和语句的表达这三者,同时,相应的区分了语词、语词的使用和语词的表达。
一、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罗素摹状词理论的产生基于哲学史上的三大难题,即同一律失效、排中律失效、存在悖论。正是为了调和本体论和形而上学之间的矛盾,攻克这三大难题,罗素创造性区分了专名和摹状词,也就是他的指称理论。

(一)同一律失效
司各特是《瓦弗利》的作者,当“乔治想知道司各特是不是《瓦弗利》的作者”时,可以将“司各特”这个专名替换“《瓦弗利》的作者”这个摹状词,于是我们得到“乔治想知道司各特是不是司各特。”这明显是不成立的,同一律在此处失效。
(二)排中律失效
排中律表明,互相矛盾的两者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也不存在非真非假的情况,排除了中间可能性。以“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头”和“当今的法国国王不是秃头”为例,两者都是假的,因为法国根本不存在国王。排中律在此处是无效的。
(三)存在悖论
“这座金山不存在”。如果此语句是真的,那么“金山”这个词相应的没有指称对象,这个语句本身也是无意义的。如果这个语句是假的,那么“金山”这个词就存在指称对象,那么此语句本身却是有意义的。这说明,此语句不可能既是真的,又是有意义的。
罗素指出,“《威弗利》的作者”、“当今法国国王”、“金山”并非真正的名称,不能充当语句中的逻辑主词,同时本身无意义,而只有具有这些摹状词的命题才有意义。
二、斯特劳森对罗素摹状词理论的批评
斯特劳森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进行了抨击,认为其理论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罗素将语词的意义等同于它的指称是不正确,也没有区分语句和语句的使用。斯特劳森认为,语词、语句的意义是一回事,而语词的指称和语句的真假是另外一回事,两者是独立的。

(二)罗素没有区分意义、指称和真假之间的关系。语词或语句本身是有关意义的,语词的使用是有关指称的,语句的使用是有关真假的。
(三)罗素把指称某个实体和断定这个实体的存在这二者混为一谈了。在这里斯特劳森强调,“使用一个语词去做出唯一性指称”和“断定有一个且仅有一个具有某些特性的个体”之间要

罗素与斯特劳森的指称理论之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无需盛会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8-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