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氮气、氮的氧化物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氮的分子结构:电子式
结构式 。
(1) 氧化性:N+3H’ 二: 2NH, N+3Mg=Mg^
其产物的双水解反应:
(2)还原性:与
Q的化合(放电或高温条件下)N2 O2放电2NO
2、氮的固定
将空气中游离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统称为氮的固定。
氮的固定的三种途径:
(1)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化合态氮
(2) 自然固氮:打雷闪电时,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 NO N2 O2放电2NO
(3)
工业固氮:工业合成氨
2NH
3、氮氧化物
氮元素有+1、+2、+3、+4、+5等五种化合价,五种化合价对应六种化合物
种类
物理性质
稳定性
20
笑气
NO
无色气体,溶于水
中等活泼
NO
红棕色色气体,易溶于水,有

较活泼,易发生二聚反

20
无色气体
较活泼,受热易分解
2O
无色气体
较不活泼
NO
蓝色气体(
—20° C
常温不易分解为 NO
(亚硝酸酸
NO
酐)
NO
无色固体
气态不稳定,常温易分
(硝酸酸酐)

⑴NO与水反应:3NQ出0 2HNO3 N。
(2) NO N。的尾气吸收:2N6 2NaOH NaNO3 NaNO2 H2。 NO2 NO 2NaOH 2NaNQ H2O
(3) NO的检验:2NO。2 2N。2现象无色气体和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
(4)两个计算所用的方程式:4NO+3O2HO=4HNO
4NO+Q+ 2H2O =4HNO
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1) NO或NO与N (非 Q)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依据:3NO+HO 2HN&NO利 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汁算。
(2) NO+ Q十2 HO 4HN。可知,当体积 比:
=4 ' : 1,恰好完全反应
V(NO2): V(Q) >4 : 1, NO过量,剩余气体为 NO
<4 : 1, Q过量,剩余气体为Q
⑶ 4 NO+ 3Q十2 H2O 4HN。可知,当体积比:
V(NO): V(Q) >4 : 3,剩余气体为 NO
<4 : 3,剩余气体为Q
(4) NO NO、Q三种混合气体通人水中,可先按(1)求出NO与H2O反应生成 的NO的体积,再加上原混合气体中的NO的体积即为NO的总体积,再按(3)方 法进行计算。
二、氨及其化合物
1、氨气:
(1) 氨分子的结构
写出氨的化学式、电子式和结构式, 。分子中含有
(极性、非极性)键,分子构型为 ,氨分子为 (极性、 非极性)分子。
(2) 氨的物理性质
氨是没有颜色、有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且能快速
溶解,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 体积氨。氨水密度随质量分数的增大 而下降。
(3) 氨气的合成 N 2+3H亍
(4) 氨气的化学性质
① 与水反应 NH 3 • H2^— Nhf+ OH
氨水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H2O NH • H2O NH等分子和NH+、OH (还含有极少 量的H)等离子(氨在水中大部分以NH • H2O形式存在),所以,溶液呈弱碱性, 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氨水易挥发,受热时容易逸出氨气(NH • H2O NH3 T + H20),不易运输保存等,
所以常将氨转化成各种铵盐。
② 与酸反应 NH 3+HCI=NHCI
呈现冒白烟现象,白烟是生成的 NHCI小颗粒,这可以检验氨气的存在。
_ [喷优柏
③ 与一些氧化剂的反应 4NH 3+5Q 占 4NO+62O
NH3与Cb的反应:
(5) 氨气的实验室制备:
① 原理:固态铵盐与碱加热反应:
Ca(0H》+2NHCI 呈 CaCl2+2NHT +2H0
②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与制备0相似。
③ 收集:收集NH用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冒白烟) ;
⑤ 干燥用盛碱石灰(CaC和NaOH勺混合物)的干燥管。不可用酸性干燥剂。
2、铵盐
由铵根离子(NJ)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铵盐,铵盐都是晶体、易溶于水。
(1) 不稳定性
一般铵盐受热分解出氨气和相应的酸。
NHHC^^ NH3 T +COT + H2O ( NH) 2S(^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