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皮肤病从“脾胃”论治举隅.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皮肤病从“脾胃”论治举隅
[关键词] 皮肤病;中医药疗法;从“脾胃”论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a)-073-01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一理论在养生防病和治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运用“健脾益气”等法治疗皮肤病,取得良好的效果。兹举例介绍如下:
1 大疱性药疹
患者,男,52岁,主诉:周身大小不等的水疱及糜烂面近1周余。患者于1周前因咳嗽自行口服肺宝三效片两片后,出现周身瘙痒,第二日间断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于附近诊所静点液体治疗1周(所用药物不详),效果不显著,且逐日加重。入住院后查颜面、躯干、四肢,有大小不等的小疱,疱液清亮或混浊,间插有大小不等的糜烂面,糜烂面渗液。双眼分泌物多,口腔多处溃疡面,生殖器水肿,患者无体温升高,纳差、便秘、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片,未显示异常。尿常规化验出现蛋白尿,尿中白细胞增多。治疗中每日病室内紫外线消毒1次,治疗药物以中草药为主,证属脾虚湿盛,治拟“清热解毒,健脾除湿”。处方:茯苓12 g、白术12 g、枳壳15 g、扁豆12 g、生薏仁30 g、丹皮15 g、赤芍12 g、赤小豆20 g、泽泻12 g、元参25 g、连翘15 g、莱菔子15 g、紫草20 g、生地15 g、双花15 g、生草10 g。日1剂。将疱壁剪破与糜烂面一起给予马齿苋50 g、菊花20 g煎汁湿敷,待渗出减少时,将黄连3 两、黄芩8 两、黄柏4 两、槟榔3 两研末外用。治疗1周余,糜烂面基本干燥,未再有新起皮损。治疗半月余后,患者要求出院,于上方去赤小豆20 g、泽泻12 g、加麦冬12 g、花粉15 g,带药14 剂及外用药回家。二月后,患者来门诊见皮肤均已新生,个别新旧皮肤交接部皮色呈淡褐色。

按:本例为所见的较特别且较重的药物性皮炎。患者素日嗜肥甘厚腻饮食,日久损伤脾胃,易生湿热,加之为敏感体质。药毒诱发体内湿热而发病。故以健脾除湿为主治疗,取得疗效。2 光敏性皮炎
患者,男,50岁,主因颜面相继出现水肿性红斑,糜烂,结痂伴瘙痒近半月余。患者每于夏季发病,已连续4年。每次都用激素等药物方能控制。常因此而出现腹痛、黑便。本次发病想寻求中医治疗。因患者发病在夏季,并根据皮损特点,考虑为日光性皮炎。治疗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处方:生石膏(先煎)30 g、双花15 g、连翘15 g、桑白皮10 g、地骨皮10 g、黄芩12 g、紫草15 g、车前子(另包)12 g、泽泻10 g、生草6 g、生地12 g、丹皮15 g、赤芍12 g。服上方3剂见效,继服4剂皮损好转,但出现腹痛、腹泻、便血,遂停服上方。1周后病情反复,问胃病史后,给予参苓白术散加车前子(另包)12 g、双花15 g、连翘15 g、紫草20 g、生草6 g。服15剂后,病情得到控制。继服8剂后,改服参苓白术散散剂,连服2个月,未再复发。建议每年刚入夏,提前服参苓白术散散剂,服药2个月。追访两夏季,未发病。

按:患者胃病史10余年。年轻时,因工作需要,饮酒次

皮肤病从“脾胃”论治举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无需盛会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