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才培养模式下教育学论文.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才培养模式下教育学论文
1教育学本科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轻实践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教育学本科专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师范院校最具特色的专业、龙头学科,为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课程设置是一个专业设置的基础,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摇篮。在大多数的师范院校中,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三部分组成,三者比例大致为通识课程占36%,专业基础课程占37%到50%,专业方向课程10%到27%。②其中,通识课主要包括一些政治类、英语类、计算机类等方面的课程,这些几乎是每所高校的学生必修的公共课。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等,这些课基本属于纯理论课,涉及到具体的实践课较少。专业方向课主要包括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书法课、教师口语课、音乐欣赏课、美术课以及其它一些根据本专业学生高中的文理分科所划分的小学具体学科的教学法课,例如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法、古诗文鉴赏等。专业方向课可谓是教育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真正的实践课。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三部分课程的开课时间不科学。大学四年里,前两年设有少数几门专业课,其余的全是通识课。这种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学生的通识知识,但是对本专业的知识却了解甚少,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在大学前两年根本不知道教育学专业是学什么的"尴尬"境界。从大三开始,学校开始大批量地设置专业基础课及少量的专业方向课;到了大四的毕业年,才开始专门设置专业方向课。作为教育学专业专门的实践课,在大三、甚至大四才设置,显得稍晚。因为在大学的后两年里,学生们的实习、考研、找工作的时间会占用学生大部分的精力,实践课程上课的时间和人数都会减少,这势必影响着实践课的教学效果。第二,课程内容较为陈旧,缺乏与外界现实的联系。教育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大多数都是以传统的几本专业教材为主。这些教材主要是以专业知识为中心,缺乏对本专业学术前沿的具体阐述。例如教育学原理、教育史、教育心理学、课程论、教学论等课程,连续几届的学生使用的都是同一版本的教材,而且教师讲授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以教材里的知识传授为主。这就导致教育学专业的课程内容不能突出边缘、交叉的特点,同样,也影响了学生甚至教师对本学科在。

,评价结果缺少实用性
评价就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注重的是对结果的判断。一个专业要想发展得好,科学合理的专业评价也必不可少。在进行评价之前,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为什么要评价、谁来评价、评价谁、依据什么评价、怎样评价等几部分。在每门学科学习结束时,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教,教育学本科专业也不例外。虽说评价的指标写得较为详细,都会涉及到三层指标,但是学生在进行评教时,多半是"走马观花",评教的结果缺少实用性。

2教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建议

笔者认为,要保持教育学本科专业长足的生机与活力,就要精简细化培养目标,提高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匹配程度。
(1)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下教育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