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盲童良好的记忆力
在长期的盲童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总结归纳了盲童记忆的基本特点和培养盲童良好记忆力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盲童记忆的特点
记忆是人脑对所经历事物的反映。盲童和正常儿童一样,同样具有记忆活动。但盲童由于视觉缺陷,在记忆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记忆表象不完整。
盲童的记忆大多以表象形式出现。表象又以单一形式较多,如视觉表象、触觉表象、听觉表象等;表象有时以复合形式呈现,如视觉表象和触觉表象有时共同参与活动。先天性失明的盲童没有视觉表象,他们对颜色、亮度没有概念,对人的表情缺少视觉表象;有残余视力的儿童,他们有模糊不清的视觉表象;后天失明的盲童虽然有一些视觉表象,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视觉表象得不到强化,表象逐渐淡化,甚至完全消失。
2、记忆一般表现为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由于视觉缺陷,盲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依靠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认知事物,久而久之,盲童的听觉、触觉和嗅觉表象等比较鲜明和稳定,且比正常儿童发展得更快更好。
由于视觉缺陷,盲童视觉的功能大部分被其他器官的机能所代替,盲童的听觉、触觉、嗅觉、语言等在记忆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成为记忆的主体,为盲童正确认识世界和在社会上平等参与劳动和生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3、在识记方法上,主要有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两种。
意义识记是指在理解事物(识记材料)及其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识记。
机械识记是指在不理解事物(识记材料)及其内在联系的情况下,单靠机械重复的识记,通常称为死记硬背。
盲童因视觉缺陷而缺乏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常常需要靠机械识记一些不理解的东西,久而久之,机械识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而意义识记能力逐渐减弱。机械记忆力强是盲童记忆的一般特征。
4、盲童的记忆能力比正常儿童发展潜力更大。
盲童经常凭借良好的记忆力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尤其对语文、历史、外语、思想品德等文科知识的学忆明显优于正常儿童,所以,就一般规律而言,盲童的记忆力相比同龄正常儿童发展潜力更大。
二、培养盲童良好的记忆力
培养盲童良好的记忆力,有利于其学习、工作和生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盲童良好的记忆力:
1、指导盲童掌握遗忘规律,及时进行复习。
所谓遗忘,是指对已识记的事物不能回忆和再认。遗忘分为两类,一类是永久性遗忘;另一种是暂时性遗忘。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复习是巩固已学知识、减少遗忘的基本方法。教师应根据遗忘规律,积极组织盲童及时复习。
首先,要组织盲童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可以阻止盲童学习新知识后立即发生的快速遗忘。
其次,科学实施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分散复习是指分段复习,集中复习是指不分段复习。在复习时间上,可以分散进行,也可以集中进行。分散复习时,每次复习
如何培养盲童良好的记忆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