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校人格教育研究论文.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校人格教育研究论文
一.争议“狼性”教育理念的意义及呼唤人格教育概念的周全性
今年6月下旬,一个狼群雕塑在深圳市南山区一小学揭幕,这组雕塑名为《出征》,底座上刻有说明:“东方似‘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西方似“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我们通过对狼的性格的剖析,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成为强者。”
这组雕塑的出现和“狼性”教育观点的提出,一时间在教育界和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一些有识之士对“狼性”“羊性”及“人性”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人们对“狼性”教育所提倡的学习狼的强悍进取、勇敢无畏的精神;不屈不挠的竞争精神;坚韧刚毅的团队精神;以及奋不顾身的战斗牺牲精神等等,是抱肯定态度的,但同时也对“狼性”中残忍、嗜血、贪婪给予了否定,在质疑“狼性”的同时,透视出人们对“狼性”教育的忧虑。
对与“狼性”相对立的“羊性”教育的态度,人们同样是见仁见智,羊的懦弱顺从固然不应提倡,但其温雅及与其它动物之间的友爱,却是“狼性”教育不能替代的。
于是人们呼唤以“人性”教育替代“狼性”与“羊性”教育,因为“人”性中不仅具有仁慈、和善、文雅的成分,也兼具勇于进取、敢于竞争的成分。

对此笔者认为,人们在看到“狼性”与“羊性”之羸弱的同时,也应想到人性的复杂。无论动物性还是人性,都各有其优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性本恶与本善的争论,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魔盒”的故事,诠释的也是人性的阴暗复杂与矛盾性。可以说“狼性”的凶残与贪婪、“羊性”的软弱与安于顺从,同样潜藏在人性中。所以无论是“狼性”、“羊性”还是“人性”教育,简单地不加扬弃和取舍,都是片面的教育,缺乏人格教育概念的周全性。
但对于“狼性”教育的论争无疑是有重大和深远意义的,首先“狼性”教育这一观点的提出,说明学校教育者对人格教育的关注,而广泛深入的争鸣,又为人格教育理念走向成熟与完善,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指导和借鉴。关于“狼性”教育的论争,是全社会对人格教育概念的周全性和明确性的一声迫切的呼唤
二.由“狼性”教育透视人格教育操作的可能性
从“狼性”教育理念的提出可以看出,应给孩子怎样的人格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思考的焦点,而对孩子怎样实现人格教育,笔者认为,是更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透过对“狼性”教育的争论,笔者发现在人格教育方面,我们既缺乏概念的周全性,更缺乏操作的可能性。
以“狼性”教育为例,怎样实现这一教育理念?学校又有什么具体操作方法?这是绝不能忽视的问题。众所周知,课堂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阵地,那么学校要用什么读本又借助哪些课程来实现这一理念呢?以语文课为例,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积累中,有着无数的文质兼美的文章,然而在卷帙浩繁的文库中,却少有对张扬、强悍个性的书写与肯定。那么无疑学校在语文课堂这一人格塑造的主阵地上,就失去了“狼性”教育的主场。没有了日常教育教学的潜移默化,学校又借助什么进行“狼性”教育呢?显然灌输不是办法,因为人格塑造是不能靠灌输的!灌输式的人格教育,是不能把人内心中的真善美的能量唤醒的,反而

学校人格教育研究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无需盛会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8-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