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2、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乐,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特点和音乐中的独特效果。听赏后,能记住《火把节》的音乐主题。
3、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音乐演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4、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演奏方式和银色特点,分辨民族乐器的分类。
教学重点:
学会并能熟练演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注意其中变 化音、速度、旋律特点等。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音乐,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 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难点:学会欣赏音乐,懂得如何根据乐曲旋律发展判断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
一、演唱 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1、从复习演唱《转圆圈》导入,然后聆听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的范唱,引导学生谈谈这两首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2、初听歌曲范唱,说出歌曲演唱的顺序。聆听前可先复号,然后请学生边听边在歌曲中找找反复记号。
3、多遍聆听,用听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唱歌曲。这首歌曲除了“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这一句外,歌曲中的前两小节与后两小节的节奏相同,旋律上基本属于“重复”与“模进”。学唱时,教师可抓住歌曲的这个特点设计一些活动,如采用师生对唱或男女声对唱的形式进行学唱,增加学生学习的情趣,感受歌曲的乐趣。
4、由于这首歌曲是变换拍子(4/4、3/4、2/4),学生在演唱时不好掌握节拍的变化。因此,在学唱时,可参照《转圆圈》用趣味象声词辅助朗读的办法,先读会歌曲变化的拍子,再换成歌谱唱一唱,注意突出变化拍子中的强拍。也可以让学生在节拍变换的小节前标注拍号,边唱边为歌曲划拍,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
5、启发学生从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上进行歌曲的处理,如:第一乐段可用慢速轻声齐唱,表现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小伙伴们相约来到河边,点起篝火;第二乐段唱速稍快,用跳跃轻巧的声音演唱,可采用男女生对唱的形式,仿佛小伙伴们在月光下、篝火旁追逐游戏,尽情欢歌;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重复,歌词不变,但可以加快歌曲的速度和加强力度,还可以尝试用轮唱的形式,把歌曲推向高潮。
二、聆听 管弦乐《火把节》片段
1、从民族风情导入。课前请学生查找与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如:火把节、泼水节、三月三等,课上进行交流分享。然后,教师设问:你认为要表现“火把节”上热闹欢腾
《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