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闻诊
1
闻 诊
目的要求
、哮、喘、呃逆、嗳气、喷嚏、谵语等
变化及其一般临床意义。
、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低、强弱、清
浊等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口气、汗、痰、二便、带
下以及病势气味等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
概念
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
病的方法。
闻诊是临床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颇受历代医家重视。早在《黄帝内经》就有
五音五声应五脏的理论,以声音、语言等各
种变化来辨别病变。由于声音和气味都是在
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中产生的,所以通
过闻声音与嗅气味的异常变化便可诊察病情。
3
一、听声音
(一)声音产生的原理——“气动则有声”
声音包括声腔声调、语言、呼吸气息、咳嗽、呃
逆、呕吐等方面。
声音的产生不仅是喉、舌齿、唇、鼻等器官直接
作用的结果,而且与心、肺、肾等脏尤其与肺气之虚
实盛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张志聪说“音声之器,在心为言,在肺主声,然
由肾间动气上出于舌,而后能发其声。”
4
(二)正常声音
发声自然,声调和谐,柔和圆润,语言流畅,应
答自如,言与意符。
正常声音的发出,是宗气充沛,气机调畅的标志。
性别、年龄、禀赋、情感变化……。性别、年龄、禀赋、情感变化……。如男性声音低沉重浊,女性声
音较高尖清亮,小儿声音清脆娇嫩,老年人声音浑厚
平稳等。
5
(三)病变声音
1. 声音
主要是辨别病人的语声、鼻鼾、呻吟、惊呼等语
声、语调及异常声响,来判断正气的盛衰,邪气的性
质及病情的轻重。
(1)病理性声音的一般规律
声音高亢宏亮有力而连续——阳证、实证、热证。
声音低微细弱懒言而断续——阴证、虚证、寒证。
6
(2)声重
特 征—语声重浊沉闷。
临床意义—外感风寒或鼻疾。
(3)音哑、失音
特 征—语声嘶哑,称“音哑”,语而无声为“失音”。
临床意义— 实证、虚证、妊娠。
新病(金实不鸣)—风寒、风热袭肺或痰湿壅肺。
辨 证 久病(金破不鸣)—肺肾精亏,虚火上炎。
妊娠(子音) —— 生理现象。
失音——声音不能发出。
失语——不能言语。
区 别
7
(4)鼻鼾
因为鼻鼾既见于熟睡时,又见于昏迷中,所以
应注意其鉴别。前者多见于慢性鼻病,睡姿不当者,
后者则多有高热、神昏等兼症,多见于中风入脏之
危候。
8
(5)呻吟
特 征——病痛难忍所发出的痛苦哼哼声。
临床意义——提示身有疼痛或胀满不舒。
声高亢有力——实证、剧痛。
声低微无力——久病、虚证。
辨 证
9
(6)惊呼
特 征——无外界刺激突然发出的惊叫声。
临床意义——多是剧痛或惊恐。
成人——剧痛、惊恐、精神失常。
小儿——惊风、惊恐、脘腹疼痛、食
积、虫积等。
辨 证
10
第三章 闻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