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国经济迈入了发展的“新常态”阶段,人民的经济水平有所提升,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精神世界的提升,农家书屋的建设为居民提升知识水平提供了条件。在信息时代,农家书屋也顺应世界潮流的发展开始采用信息化设备来建设信息平台,为人民随时随地的阅读提供了可能。本文就从农家书屋信息化内容构建与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农家书屋;信息化;内容;构建;可持续发展
1农家书屋的社会功能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出台了许多惠农政策,其中农家书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谓的农家书屋,是指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农家书屋是以村为单位进行建设,但是有些村庄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设,只能几个村庄集资进行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好后不是针对特定的群体开放,而且全体村民,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农家书屋借阅各种图书,所以农家书屋具有社会开放性。
农家书屋的建设适应了农民追求进步的心理需求,使农民可以从书中获取有用的知识,了解世界大事和国家形势,摆脱农民愚昧落后的状况,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在信息时代,农家书屋也开始不同程度地进行信息化建设。
农家书屋和城市、学校里的图书馆不同,是有一定的社会针对性的,农家书屋的服务对象是农民。在农家书屋建设中,所购置的图书要以农民的需求为主,其运行体制和管理方式也需站在农民的角度进行制定。
2农家书屋信息化的现状
自国家推出建设“农家书屋”政策措施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和各地区目前开展的图书进村下乡、万村书库扥类似项目也纳入了“农家书屋”的体系中来,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分片定点、分头实施,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惠及农民群众。目前,全国农村已建成20多万个“农家书屋”,并逐步建立起为农民“出书、供书、读书、用书”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农村出版发行服务新格局,让出版物发行网络延伸进村。初步建成信息平台,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开展,不少村庄已建成“农家书屋”,给村民提供了不少的实用图书,帮助村民提升了科学文化素养,但是在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图书馆的不断推广,农家书屋的信息化水平建设还是比较落后的。为什么农家书屋信息化水平比较落后?一方面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来建设农家书屋信息平台,还有一方面就是领导和村民对于信息化水平的不重视。农家书屋属于公共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是为村民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相反还需要足够的资金来使农家书屋运作起来
浅谈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