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人心理护理
*
*
*
*
一、儿童的心理特征
2岁以前,通过以母爱为中心的育儿方式,儿童获得了舒适和安全感,进而对周围环境有了基本信任感;儿童在4岁前十分恋父母,易产生母子分离性焦虑;从4岁起,儿童的行为越来越具有自主性和目的性,开始独立地进行一些有目的活动和学习判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游戏是此阶段儿童的主要活动,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充分的发展。进入学龄期,儿童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并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这一阶段是儿童自我成长的决定性时期。
*
*
二、儿童病人的心理反应
分离性焦虑:孩子离开妈妈,大都恐惧不安 。
恐惧不安:入院或进行某项诊疗措施前,或孩子曾经有过一些痛苦性诊疗经历,都会使孩子入院后误认为被父母抛弃或惩罚,患儿也会对医护人员的白色工作服及各种医疗措施有一种生疏感,从而产生惶惑不安、恐惧。
反抗:抗拒住院治疗,乘人不务逃跑
抑郁自卑:久治不愈 、意识到严重疾病的后果等。
*
*
三、儿童病人心理护理的原则
(一)家长对患儿进行的心理准备
(二)心理护理
*
*
(一)家长对患儿进行的心理准备
1 告诉孩子看病或住院的原因
2 让家长给讲解“儿科病人就诊指南”
3 给孩子介绍医院的条件和医疗技术 。
4 让孩子知道有关在病房就餐、大小便等日常生活事项的程序,如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
5 肯定地告诉孩子家长一定会来探视及探视的时间和次数。
*
*
(二)心理护理
对6个月左右的婴儿,虽然住院心理反应小,但非常需要母亲的爱抚,护士经常对他们轻拍、抚摸、搂抱及逗笑 。
6个月至4岁患儿,护士更应对患儿关心体贴,避免呵斥、责备患儿,通过与患儿共同参与一些游戏如讲故事、玩玩具、看图画等建立起良好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从而帮助患儿克服对医院的恐惧感。
*
*
年幼患儿病情变化快,护士眼光敏锐,留意其非言语行为如患儿表情、目光、体态等,随时观察其病情变化和对患儿心理需求做出估计,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年龄大的患儿,尽可能地与患儿沟通,使患儿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致残患儿往往具有严重抑郁、自卑心理,更要加倍爱护,给予积极的支持。
*
*
四、案例分析
小儿肾病综合征应该注意他们的心理,可是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心理如何护理呢?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患有了疾病就不知道如何是好,更不知道如何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当患了肾病综合症,不仅仅损害了患者的健康,而且还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阴影,尤其是对于幼小的患儿。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指导。那么,肾病综合症患儿怎么心理护理呢?
*
*
1、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和孤独感
学龄期的肾病综合症患儿,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初次住院使他们来到特殊环境的医院,尤其是看到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病室的陈列和陌生的病友,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惧怕心理,其表现为急躁胆怯和悲伤。患儿这种不良情绪往往影响着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
*
2、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刚入院时有高度浮肿,医生嘱咐其必须吃无盐高蛋白饮食。表面上患儿很听话,可是治疗一段时间后浮肿却无明显消退,后得知患儿经常偷吃榨菜。当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应向患儿及家长耐心地解释说明此期有盐饮食的危害。如果继续吃有盐饮食,病情就难以好转,应等浮肿消退以后,再逐渐进食有盐的食物。同时配合家长想尽一切办法来增进患儿的饮食,如多吃水果,在菜内加糖、食醋、香油等调味品。
儿童病人心理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