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竺可桢光环背后的一代宗师.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竺可桢光环背后的一代宗师
人们知道,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人们知道,季节的划分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位置,把一年均匀地分成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时段,称为天文季节。
根据大气环流和气候要素划分的季节,称为气候季节。
根据物候现象划分的季节,称为物候季节。
物候学和气候学是姊妹学科。
气象学观测和记录一个地方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幻,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物候学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南来北往,了解气候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那么,究竟什么是物候学呢?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这些都是涉笔物候的古诗。
物候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环境条件周期变化关系的科学。研究物候学是为了认识季节变化的规律,为农业生产和气象学研究服务。

观测物候学,在我国具有久远的历史,而使物候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竺可桢功不可没。他是物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冬去春来,燕子衔泥,布谷催耕,观察大自然的变幻莫测为少年时期的竺可桢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这些观察使他懂得了自然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他把自家房檐下燕子到来的时间、离去的时间,桃花开放的时间,都设法一一记了下来,留到第二年对证。那时的竺可桢不会想到,这种由好奇而引发的兴趣,竟会保持一生。
1935年5月24日(杭州)
晨阴,有阳光。金丝海棠盛开,代代花多落,东面一只正开。桐花落。
1943年3月29日(北碚)
油桐多已开花,温泉海棠将谢,山梅花盛开,今晚又闻杜鹃。
1948年3月28日(杭州)
院中迎春花尽落,柿树见芽,玉兰舒叶,桃花落尽。
……
竺可桢在南京的东南大学执教时,就开始了对物候的观察。
即便是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在日记中坚持做物候记录。
也正是这些真实的记录为竺可桢的物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定居北京。工作、生活相对比较安定,他开始了对物候学较系统、深入的研究。

从1950年开始,竺可桢每天在早晨上班之前和下午下班之后都会出现在北海公园。他每天去公园,不是为了观赏景物或散步游玩,而是为了定时定点观测物候。年复一年的冰融化开,燕去还来,每一个物候现象发生的时间、地点、特征都被他认真地记录在册。
那时候,竺可桢的家住在北京地安门东皇城根,中国科学院院部则在北海的西南角。他早晨从公园的北门进去,然后从公园的南门出来;下午则从公园的南门进去,再从北门出来。日复一日,经年累月。
观测物候现象,必须持之以恒,不能间断。而竺可桢的工作却十分繁忙,除了科学院的工作外,他还有许多社会兼职。最多时,他的社会兼职达20余个

竺可桢光环背后的一代宗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燕燕盛会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