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计划.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计划.docx第一节
?

中药四气(性)的现代研究
不 1.请写出中药药理、中药的概念,中药药理研究的内容 简答题
中药药理概念: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药概念: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各种物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
研究内容: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中药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的规律)。
1、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 中药四性的药理作用:
温热药: 对机体功能的病理性衰退起兴奋性作用,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促进呼吸循
环及新陈代谢活动,调节内分泌腺功能,增加体内产热。
寒凉药:与温热药相反,对机体的病理性亢进起抑制作用
, 并且多具有抗感染和抗肿瘤的作
用。
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
成分
药理作用
辛味药
主要含挥发油, 其次为苷类和生物碱
解热、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扩张冠脉、抗心
肌缺血、抗心绞痛等作用
酸味药
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成分, 单涩味
止血、止泻、治疗烧伤、促进胃溃疡愈合
药主要含鞣质, 酸涩药也含大量鞣质
甘味药
以氨基酸、 糖类、蛋白质、 苷类等机
补充营养、强壮人体,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
体代谢所需的营养成分为主
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苦味药
以生物碱和苷类成分为多, 是苦寒药
泻下、抗菌、抗炎、解热、利胆、止血、抗
“苦”、“寒”的来源
肿瘤
咸味药 碘、 Na+、 K+、 Ca2+、 Mg2+、Zn2+等 泻下、利尿、治疗甲状腺肿
无机盐成分
2、四气和五味的关系
四性是药物作用在人体后产生的效应;五味是中药固有的性质,是产生作用 (四性)的物质
基础, 其本质是中药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具有各种药理作用的基础。五味是成分, 四性是作
用。五味是四性的基础。 “因有五味,故有四性”
3、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指中药对机体既可产生治疗作用,又可产生不良反应;中药由于成分的复杂性导致治疗作用的多效性。 ( 多效性、成分)
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 指的是中药药理实验由于影响因素多而重现性差。 (重现性差、 影响因素多)
(3)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由于成分复杂导致量效关系具有复杂性,规律性差。 ( 复杂、
成分)
(4)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由于成分复杂导致时效关系具有复杂性 。(复杂、成分)
5)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称为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与剂量大小和所含不同化学成分以及机体的不同状态有关。 (成分、剂量、机能状态)
6)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往往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未能证实与传统功效
相关的药理作用,也发现了与传统功效无关的新的药理作用。(一致与差异性同在)
第五章 解表药
一、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
特点:解表药引起的发汗多属温热性发汗
发汗是蒸发散热的方式之一,也是机体维持正常体温的一种方式。
规律:发汗及促进发汗作用以辛温解表药作用突出
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包括:
①直接影响汗腺功能,增加汗液分泌——麻黄
②通过兴奋外周α受体而促进汗液分泌——麻黄
③通过促进或改善血液循环而促进发汗——桂枝生姜
2、解热作用
规律: 辛凉解表药的解热作用更加显著, 其中以柴胡作用较显著。 部分药物可使正常动物的
体温下降 ( 如麻黄挥发油、柴胡皂苷、葛根素等 ) 。
机制:可能与抑制发热的多个环节有关
①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②通过扩张皮肤粘膜血管增加散热。
③通过影响脑内活性物质(如 cAMP、 PGE)进而影响中枢的体温调节功能。
④通过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而使体温下降。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镇痛镇静作用
5、抗炎作用
其抗炎机理可能与以下作用有关:
①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 ②抑制组胺或其他炎性介质生成或释放。
③兴奋肾上腺皮质内分泌轴有关。 ④清除自由基。
6、调节免疫作用
[ 总结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生教育
  • 文件大小67 KB
  • 时间2021-09-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