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XX
人多的优势不该止于此。如果中产阶级能够在竞争中大 量崛起,中就会大幅提升,国家的社会保 障压力也会更轻。同时,中产阶级作为社会中坚力量,有助 于稳定社会,肃清官场,产生良性的循环发展圈。
有关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XX 第一次课
Contents 对于经院的我而言,听到这些内容已经是很熟悉了:经 济人是理性的 ( 课上好像没谈及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认识 演变) ,而资源是稀缺的。理性人为了尽可能满足自己无限 的欲望,在利用稀缺的资源时就会考虑经济学三大问题以求 效益最大化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在资源和产品 的分配上,单靠市场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公共部门来提供非 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商品实现“社会公平” 。但公共部门又需 要制度以保证其权责范围只限于弥补市场缺陷,而不是为自 己攫取利益。毕竟是第一节课,老师大概地介绍了公共经济 学是怎么从实践中产生的,并进一步介绍了经济学研究方法 的变革。不过,我个人认为新制度经济学专注的是产权界定 和交易费用,和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有重叠,不清楚老 师在PPT中那样划分的意图。
在副题里,我想主要还是一些做人的道理,当然学术研 究也该像做人那样。 Point
课件中提到: ,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胡亚东说,不管有 座无座,铁路部门的运力成本是一样的,目前没有考虑无座 票票价的改动。而 3
月初,中国工程院院士、政协委员又表 态:高铁票价高是因为国内工资与国外相比相对较低,民众 才会觉得高铁票价偏贵。 Idea
“铁老大”在我国作为一个国家企事业单位,属于公共 部门。而公共部门有义务调节市场平衡,为在市场竞争中处 于弱势地位的群体谋福利,才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这两 次表态,前者是从铁路部门自身运力成本角度去考虑无座票 票价改动问题,后者是从国外“冷眼旁观”国内物价和工资 现状的角度考虑高铁票价问题,我想,与公共部门的定义是 有冲突的。副题中,老师提出标新和淡泊两个学术素养。就 我自身体会来看,很多简单的道理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比 如说诚实第一次知道诚实的意思时我还奇怪为什么人要撒 谎,但现在却觉得很多时候诚实真的很难做到。而标新和淡 泊,我认为不是现在的我们能够明白的。
第二次课
Contents
这次的课讲的是公共经济学的核心:公共产品。从是否 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角度对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公共资 源进行了划分。私人部门很难充分供给公共产品,但政府供
给常常是低效的。从 PPT上的观点看,政府的间接供给能够
通过服务外包实现相对的效益最大化,是比较提倡的。现实 中公共产品短缺,公共信息不对称的部分原因是政府干预过 度,而在卫生、社保等领域,政府出的力可能还不够。我觉 得政府及有关单位自身对公共资源的配置有待调整。
副题中同样承接了对政府职能问题的探讨。有限政府意 味着政府的权责受到社会的限制,其规模应合理,信息应当 公开透明。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无法做到效益最大化。老师讲 了几条有限政府的标准,重在放权、踏实、合理决策、尊重 规律。这在某个角度上就像个人管理企业,政府没有团队意 识,或者没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而是希望社会为自己服务, 那这样的政府一定是低效而且“有害”的。
Point
课件中在讲公共治安时提到警力不足的问题,老师认为 不止是警察少,更是由于警察职责范围过宽有关。这个角度 很有趣。
Idea
我认为世界各地的警力相对于社会大众都是稀缺的,而 且警察的工资普遍不高,工作性质又危险,愿意当个普通警 察的人比较少。而在中国,确实像老师说的那样,警察的职 责范围太宽了,导致日常工作量很大,出警次数多,成本比 较高。而当警察的优势在于身为执法者,权利比较大。权钱 交易,就是另一个问题。但是如果限制警察的职责范围,社 会恐怕会对政府有怨言,不一定可行。
第三次课
Contents 外部性是主体行为给他人或外界带来额外的成本或者 受益。课件中太多事例展示了人类这一物种的不足:我们个 体的行为很少以集体的利益作为标准,关注眼前利益而忽视 长远利益,所以经济人是有限理性的。
法律、制度、政府等的作用之一就是矫正外部性。但是 涉及到具体事件,产权界定不清晰对矫正外部性造成很大的 困难。即使产权界定明晰,在发生负外部性对他人造成损害 时,如何量化负外部性带来的损失也有一定困难。
副题中以控烟为例,详细讲了矫正外部性面临的困难。 正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 ,在吸烟这件事上,我还是比较 相信古人的这句话的。我父亲就是一个老烟民,十几岁就开 始抽烟,到现在也有三十年了。吸烟成瘾,与吸毒相比也不 遑多让。我父亲的想法是:我已经习惯了吸烟,很难戒了。 再说又不是吸毒,没什么副作用 ( 人体自身很难感受到内
有关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