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护理及预防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
3、易感人群:人体对结核杆菌普遍易感,感染后既可获得对细菌的免疫力,又可产生对机体不利的变态反应。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1、发病机制
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及发病后的临床类型取决于结核菌的数量、毒力及机体的免疫力和变态反应。
免疫力:先天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后天的特异性免疫力(卡介苗或感染结核菌)
入侵细菌数量少、毒力弱,人体免疫力强:
入侵细菌数量多、毒力强,人体免疫力弱:
变态反应属于第Ⅳ型
2、病理改变
基本病理改变是渗出、变质和增生,可同时存在,但以某一方面病变为主。
病变进展、恶化,可发生干酪样坏死、液化及空洞形成、播散等。
(四)治疗原则
治疗主要包括:抗结核化学药物的治疗和对症治疗。
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
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二)身体状况
1、主要症状
(1)全身中毒症状:多数起病缓慢,常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
(2)呼吸道症状
咳嗽
咯血
胸痛
呼吸困难
2、护理体检
早期病灶小或位于肺组织深部:无明显体征
病变范围较大:患侧叩诊浊音,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或湿性罗音,锁骨上下、肩胛区有湿罗音,对诊断意义更大
病变广泛纤维化:患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气管向患侧移位
3、临床类型
原发性肺结核:初次感染所致肺结核,多见于儿童
继发性肺结核:多为内源性感染,即潜伏在体内的结核菌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重新活动家,再次繁殖而发病,也可因外源性感染而发病。
肺结核护理及预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