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1.doc《愚公移山》教案 (2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重点)
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 节的作用。(难点)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 课文。
2、 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 见解。
3、 辩论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及过程】
课时1
一、新课导入,
欣赏江涛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 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 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愚公移山》这首歌同学们恐怕不陌生吧。刚才大家听了,听出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好,刚 才同学们谈了那么多,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愚公移山》吧。
文学常识识记: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 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 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 意深刻而含蓄。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读准字音。
仞(ren)
塞(se)
St (chen)
(he)
(yu)
(kui)
叟(sou) 措 箕畚(jl ben) 亡(wU)以应
(cud) 惩(ch6ng)
孀 (shuang)
厝(cub)
(二) 读准句读。示例: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三) 读懂字词。
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答疑解惑。教师备案:
淤重点字词:
方(方圆)七百里 年旦(副词,将近)九十
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之北
惩(苦于,为……所苦)山北之塞(阻塞),出入之迂(曲折、绕远的意思。)也
吾与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毕力平险(铲除险峻的大山)
杂然(纷纷)相注(赞同) 篁会(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妲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
何苦(愁)而不平 虽(即使)我之死
t (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译为“连……都……”)不能损(削减)魁父之丘
寒暑易(交换)节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