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单元标题有理数作者姓名普宏文所属单位耿马县勐简中学联系地址耿马县勐简中学联系电话 6399056 电子邮箱 P uhongweng@ 邮政编码 677504 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生物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课内 19课时,课外 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从知识内容上来看,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是整个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基础,从数学思想方法来看,“有理数”中利用数轴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中体现的“数形结合思想”是带有一般性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方法上来看,都对初中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理数”主题单元结构包括“相关概念”“有理数的运算”“简单运用”三部分。在引入负数的前提下,学习“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数轴”等概念,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做好铺垫,那么为什么要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呢?自然而然引入到知识的运用上来。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有理数的运算,难点是负数的意义、绝对值以及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基本理念,掌握必须的数学知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事物,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3)理解有理数运算的意义和有理数运算律,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4)能运用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并自觉地学习数学的习惯。(2)通过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作业的态度,提高运算能力,逐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有理数有关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的辩证关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分类思想。(2)通过师生互动,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抽象、归纳的数学思想品质,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应课标(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 知道| a|的含义(这里 a表示有理数)。(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 负数的引入有何实际意义? (2) 如何对有理数进行系统的分类? (3) 怎样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4) 什么是相反数?什么是绝对值? (5) 如何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6) 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用它来解决问题? (7) 如何类比小学学习的运算得出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8) 如何运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运算? (9) 怎样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专题划分专题一: 有理数的定义及其有关概念(5课时) 专题二: 有理数的运算(12课时) 专题三: 数学活动(3课时) 其中,专题三(课内 2课时+课外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有理数的定义及其有关概念所需课时课内共用 6课时,每周 5课时;课外共用 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过程与方法: (1) 认识数学的发展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并自觉地学习数学的习惯。(2) 经历画数轴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有理数有关概念,了解正与负的辩证关系,感受数学的分类思想。(2)通过师生互动,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抽象、归纳的数学思想品质,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题问题设计(1) 举例说明引入负数有何实际意义? (2) 如何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3) 怎样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4) 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5) 如何运用数轴解决问题? (6) 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定义是什么? (7) 如何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
有理数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