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遵义红色衔接教育体会
走访红色遵义
——重温昔日经典
伴随党的91岁生日,带着对遵义革命圣地的无限向往,6月30日,耐德公司组织全体党员踏着晨曦,登上了前往红色革命圣地的列车。
遵义这片神奇的土地,天生就有着秀绝天下的山水景色;她和中国革命史一起走进我的心灵深处。为期2天的红色之旅,近距离地凭吊那一段震撼心灵的历史,净化渐已浮躁的心绪。
首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红军山烈士陵园,陵园坐落在市内凤凰山周岁麓的小龙山上,在陵园项端的平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气势雄伟磅礴,造型设计新颖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阴刻贴金。公司全体党员肃然起敬,举行了向红军烈士敬献花篮仪式,重温入党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面对鲜红的党旗,参加此次红色之旅的我们,在烈士碑前,再次庄严地许下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誓言。
遵义会议之后的四渡赤水战役,贵州习水是中央红军转战的主战场,历时三个多月。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其时,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之下,此战成为毛泽东领导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
此后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信步走进会议旧址,只见大门上高悬一块牌匾,上书六个大字:“遵义会议会址”。大门里,再普通不过的一幢两层青砖小楼,狭窄的楼梯,低矮的房间„„70年前,就是在这里,一次会议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航向,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命运,把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
在陈列馆内,睹物思昔,我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馆里每一张图片,每一件文物:枪炮子弹、油印的党章宣言、墙上的斗笠和小米袋。握住那根渡江时用过的
粗麻绳,仿佛听到了飞夺泸定桥那激战的枪声,看到了强渡乌江时勇士们那前仆后继的身影,嗅到了马蹄声碎的娄山关头那弥漫着的硝烟„„这里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的向参观者传达着革命先烈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仰望青砖小楼,大家仍意犹未尽的在议论中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70年过去了,有一种声音,穿透了历史的时空,在这块红土地上激荡飞扬:这里是中国红色军队的转折的地方,更是得到重生地方,中国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与这里紧密相连。红色之旅,一处处的革命历史遗迹,闪耀更加璀璨的光芒。
我们参观学习的最后一站。娄山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娄山关隘口,城墙高大宽厚、
遵义红色衔接教育体会(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