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开发现状及旅游产品创意研究
孙珊——徐州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开发现状及旅游产品创意研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业已经从一个全新的行业民展成为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增长点,许多地方都把旅游业列为提高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者龙头产业。当前,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已发展成为“朝阳产业”之一。
旅游业的发展在增加外汇收入,平横国际收支上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旅游出口将会提高各国的国际支付能力;作为一个国家,要使本国经济保持正常运转,也可以通过旅游业来促进货币的回笼;无论是发展国际入境旅游,还是发展国内旅游,都会带来经济收入,以此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平衡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增加就业机会;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在交通业、食品业、酒店业等各方面都会有促进作用。总体来说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的促进是显然而知的。
徐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已经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徐州旅游越来越完善,另外,旅游对徐州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带动了其经济发展,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徐州是苏北最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六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东端一个人口超过三百万的特大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亚洲硅都”的美誉。
徐派作家王茂飞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
一、旅游资源调查
旅游资源环境调查
自然环境调查
调查区的概况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交通主枢纽,陇海-兰新经济带东部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商贸都会。徐州市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 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为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交通十分便利,对旅游的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
1_5
备受关注的我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区域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对徐州市的城市定位和发展引导是:建设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中心,成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根据《江苏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止2010年11月1日,全市共登记常住人口8581>.05万人。
地区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云龙区
118
30
鼓楼区
212
38
贾汪区
690
49
泉山区
62
43
铜山区
1856
118
邳州市
2088
169
新沂市
1616
103
睢宁县
1767
132
沛县
1349
丰县
1450
116
气候条件
徐州市位于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气候资源较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日照率52%,℃,,无霜期209天。
近几年,由于发展经济,徐州市的污染及其严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都成为突出问题,困扰徐州的发展,对旅游业也造成严重影响。
地质地貌条件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中心,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断块区的南部,在地震区划上责属于大华北地震区的南缘。徐州的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不太复杂,地震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均较低。
徐州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丘陵海拔一般在1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东北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海拔365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
徐州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开发现状及旅游产品创意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