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论文:基于童谣的语文课德育渗透[ 摘要] 在语文课堂上以儿童喜爱的童谣为补充教材,在教学中通过听童谣、说童谣、读童谣、写童谣的方式, 能触摸到学生的心灵世界, 满足学生内心的需要, 使之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兴味盎然。[ 关键词] 童谣语文课德育渗透童谣将平凡的真实世界幻化成美丽的、诗意的世界。流传在校园中的童谣通俗易懂, 简单易学, 琅琅上口, 具有天然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它反映学生生活的形式, 与儿童的天性吻合。童谣的写作手法与儿童的思维方式吻合, 童谣的内容、结构、语言与儿童的认知心理相符。在语文课堂上以儿童喜爱的童谣为补充教材,在教学中通过听童谣、说童谣、读童谣、写童谣的方式, 能触摸到学生的心灵世界, 满足了学生内心的需要,使之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兴味盎然。一、案例分享中彩那天【教材分析】《中彩那天》来自于人教版四年级新教材第八单元。主要讲述了生活拮据的父亲, 中彩那天神情低沉, 为奖品的归属伤脑筋,最终把奖品一辆梦寐以求的奔驰车交还给同事, 课文表现了父亲诚实有信的高尚品德。【学习重点与难点】 1. 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 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 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2. 在语文课堂上通过童谣的形式渗透诚信教育; 让同学掌握童谣的句式、格式,正确创编诚信童谣。【教学过程】初读课文,感知内容默读课文并思考:(1)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 课文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分析课文,谈谈体会有的同学认为父亲真傻,有的同学认为父亲是个大好人,不贪财,不图利,诚实、守信……(课文是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的。) 确定中心,同学提问为什么说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谁做到了诚实、守信?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诚实、守信?他是怎样做的? 各抒己见,开展讨论以“父亲该不该把车还给库伯”这个问题让大家辩论。童谣创编,大声朗诵根据故事内容创编童谣: 《中彩那天》: 一张小彩票, 换来奔驰跑。/ 心里乐陶陶, 爸爸却烦恼。/ 彩票替人捎,这可怎样好。/ 静心一思考,财富虽然好,诚实更重要。/ 奔驰不能要,诚信做人好。《说“实”》: 规规矩矩不惹事叫老实;/ 质朴厚道不浮夸叫朴实;/ 言行思想都一致叫诚实;/ 忠诚可靠尽心力叫忠实; / 为人忠厚心眼好叫厚实; / 工作学问很实在叫扎实; / 切合实际不虚假叫真实; / 不符实际有虚假叫失实。二、基于童谣的语文课堂德育渗透操作程序以上语文课中运用童谣进行诚信教育的实例, 是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以课文中的故事为内容编写诚信为主题的童谣,这不仅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情节的把握, 也深化了他们对诚信观念的理解, 这一学科渗透德育模式的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 确定目标基于童谣的语文课堂德育渗透, 是让学生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 初步掌握用童谣的形式表达思想以及文学创作的方法。在编写童谣, 诵读品味童谣的过程中,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体会各种做人的道理。 2. 感知课文语文课堂本身就是一个“文以载道”的过程。在通过语文课堂渗透诚信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抓住课文中德育的渗透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关键语段和关键词句,抓住课文中的主要矛盾, 理解人物心理的转变, 针对有争议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如案例中这位父亲是傻人还是好人,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讲学生引导到对关
童谣论文语文课德育渗透论文:基于童谣的语文课德育渗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