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文档.
名词解释
1,配位化合物:一类具有特征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和围绕它的称为配位体〔简称配体〕的分子或离子,完全或局部由配位键结合形成。
2,价键轨道理论:
3,晶体场理论要点:
1、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看作纯粹的静电作用
2、中心离子d轨道在配体〔场〕作用下,发生能级分裂。
3、d电子在分裂后的d轨道上重排,改变了d电子的能量。
4,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从分子整体出发,考虑电子在分子内部的运动状态,:
在分子中电子不是属于某个特定的原子,电子不在某个原子轨道中运动,,即分子轨道;
分子轨道是由分子中原子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组成后形成的分子轨道数目与结合前的原子轨道数目相等〔轨道杂化那么是同一原子的不同原子轨道的重新组合,而且分子轨道是多中心的,原子轨道只有一个中心〕;
,能量低于原来原子轨道者称为成键分子轨道;
每个分子轨道都有对应的图像.
5,晶体场稳定化能:假设d轨道不是处在全满或全空时,d电子分裂轨道后的总能量低于分裂前轨道的总能量。这个总能量的降低值,称为晶体场稳定化能。此能量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6,姜泰勒效应:电子在简并轨道中的不对称占据会导致分子的几何构型发生畸变, 从而降低分子的对称性和轨道的简并度, 使体系的能量进一步下降, 这种效应称为姜-泰勒效应。
7,电子组态:电子组态指原子内电子壳层排布的标示。又称电子构型或核外电子排布。
8,微观态:如果使用分子数分布并且区分具体的分子来描写的系统状态叫热力学系统的微观态。
9,单重态:根据泡里不相容原理,在同一轨道上的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要彼此相反,即基态分子的电子是自旋成对的,净自旋为零,这种电子都配对的分子电子能态称为单重态〔singlet state〕,具有抗磁性。
10,二重态:
11,三重态:分子处于激发的三重态,即分子中含有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
电子激发态的多重度用M=2s+1表示,s为电子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分子中同一轨道所占据的两个电子必须具有相反的自旋方向,即自旋配对。假设分子中全部轨道里的电子都是自旋配对的,即s=0,分子的多重度M=1,该分子体系便处于单重态,用符号S表示。大多数有机物分子的基态是处于单重态的。电子的跃迁过程中如果还同时伴随了自旋方向的改变,这时分子便具有了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即s=1,分子的多重度M=3,分子处于激发的三重态,用符号T表示。处于分立轨道上的非成对电子,平行自旋要比成对自旋更稳定些〔Hund定那么〕,因此三重态能级总是比相应的单重态略低。
.
实用文档.
12,光谱项:标记粒子的一个能态的量子数称为光谱项符号.
光谱项符号是:
式中,n是主量子数;S是自旋角动量量子数,“2S+1〞是光谱项的多重项,也可表示为M;L是角量子数;J是总量子数。
当
名词解释配位化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