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文档.
文言文文段翻译
司马光好学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假设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词语解释】
本文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死后被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
患:担忧。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屡次折断〕,后以“绝编〞指勤奋读书。
.
实用文档.
迨:等到。
乃:才。
尝:曾经。
或:无实意,可不译出。
咏:吟咏。
倍诵:“倍〞通“背〞,背诵。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忧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单独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提示】
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尤其是“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观点,确是学习的准那么。要学习司马光那样勤奋苦学的精神。
全文主旨句:书不可不成诵
.
实用文档.
(读书不能不背诵积累)
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韦编三绝〞
复裈〔音同“昆〞〕 原文: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世说新语·夙惠?刘义庆〕
译文:
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隆冬,只穿上一件短袄,是他母亲殷夫人亲手做的,做时叫康伯拿着熨斗取暖。母亲告诉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随着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已经够了,不须要夹裤了。〞
母亲问他为什么,他答复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呀。〞他母亲听了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
实用文档.
1[走] 跑。
2[复裈] 夹裤。裈,裤子。
3[韩康伯] 生平不详。
4[襦] 短袄。
5[自成之] 亲自缝纫短袄。
6[著] 穿。
7[寻] 过一些日子。
8[国器] 国家的栋梁之材。
9[韩康伯]:名伯,东晋玄学思想家
10[熨斗]:形状如勺子,斗中烧木炭,用来烫平衣物
孝者荣 不孝为耻
原文: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译文:原谷的爷爷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爷爷生儿育女,一辈子勤俭度日,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啊...父亲不听他的劝戒,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扔在野外。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单独带了回来。父亲问说:你带这个凶具回来作什么?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另外再作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
.
实用文档.
父亲很是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于是去把爷爷接回来赡养了。
以人为鉴
郑公魏征卒。征寝疾。上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以妻其子叔玉。征薨,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翻译
郑国公魏征死了。当魏征还卧病在床时,皇上〔李世民〕和太子一起来到他的府第看望他,并将衡山公主指定给魏征的儿子叔玉做妻子。魏征死了以后,皇上亲自撰写碑文,并且刻于石碑上。皇上对侍臣说:“人以铜镜作为对照,可以把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齐端正;以历史作为对照,可以知道国家的兴衰更替;以他人作为对照,可以知道自己的成功失败。我曾经以此三件事物来防止自己出现过失。现在魏征死了,我就失去了其中的一样了。〞
.
实用文档.
马价十倍
出自: ?战
文言文文段翻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